渡白沟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彫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渡白沟》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描绘了诗人渡过白沟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凄凉,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蓟门霜落水天愁”,以“霜落”点明季节,渲染出一种寒冷而萧瑟的氛围,加之“水天愁”三字,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绪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忧郁感。

“匹马冲寒渡白沟”一句,通过“匹马”和“冲寒”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寒冷中穿越白沟的情景,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

接下来,“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两句,诗人将目光从眼前的景象转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通过对比燕赵之地与中原地区的不同风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描绘了一幅苍茫的边塞黄昏图景,黄云、古戍、孤城、落日、西风、一雁,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悲凉而壮美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最后,“四海知名半雕落,天涯孤剑独谁投?”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广阔的天地间,曾经的英豪如今大都凋零,诗人手持孤剑,却不知何处可投,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遂城道中

铁城秋色接西垣,远客还乡易断魂。

霸业可怜燕太子,战楼谁吊汉公孙。

冷烟衰草千家冢,流水斜阳一点村。

慰眼西风犹有物,太行依旧压中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避暑玉溪山

风露撩人尽力清,也应知我到禅扃。

秋声满谷有生气,山意带烟成远形。

皎月欲升天失色,白云初出树留青。

他年若访经行处,合有先生避暑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留题山房

灵风缥缈竹花飞,怪石参差树影齐。

壶里有天藏日月,杯中无海饮虹蜺。

松生太古鹤应识,路入白云山尽低。

万里黄尘一回首,微茫烟水意悽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春游

巧稳林亭无四邻,背山向水得天真。

风光正及二三月,童子同来六七人。

十日得閒须小醉,一年最好是深春。

鸟声似向花枝说,曾见无怀有此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