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游子在山野间寻找古洞府和楼台的意境。开篇“人稀境尽绝尘埃,野客寻源或到来”两句,既描写了荒凉的人迹罕至之地,又表达了诗人对远古遗迹的向往与探寻。
接着,“怪石结成真洞府,乱山堆就假楼台”二句,则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中奇异的岩石和山峦如何在时间的雕琢下成为似有意境的“洞府”和“楼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久穷至理难期老,独放真机学未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或学问的执着与坚持,即便是长时间的探索和学习,也不以为过时,不以未能臻致为憾事。
最后,“得共山翁话虚寂,不妨岩下且徘徊”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自然中与隐者交流心得,与之共同品味超脱尘世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愿意在岩石之间徘徊,享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致的描绘和对修行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追求的一种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