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一)

陶翁种五柳,萧散本天真。

刘生荷一锸,似亦返其淳。

步兵哭涂穷,诗思日以新。

子云草《太玄》,亦复赋《剧秦》。

四士今何在,贤愚同一尘。

当时不痛饮,为事亦徒勤。

我生百代下,颇与四士亲。

遥遥涉其涯,敛然一问津。

但惧翻醉墨,污此衣与巾。

君其恕狂谬,我岂独醒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对陶渊明饮酒诗风的回应,他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真性情的向往。首句“陶翁种五柳”直接提到陶渊明,接着赞美他的自然洒脱,“萧散本天真”。诗人接着提到刘生,暗示他也追求返璞归真,像步兵那样即使身处困境仍能保持诗兴,“诗思日以新”。

戴良借古人如扬雄(子云)虽才华出众,但仍关注现实,如作《剧秦》,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他感慨四士(指上述几位古人)已逝,世间贤愚混杂,“当时不痛饮,为事亦徒勤”,暗指人生短暂,应及时享乐。

诗人身处后世,却能亲近先贤的精神世界,“我生百代下,颇与四士亲”,表达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远望他们的境界,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寻求一些指引,“遥遥涉其涯,敛然一问津”。然而,他担心过于沉醉于诗酒之中,会不慎“翻醉墨,污此衣与巾”,流露出对自己能否保持清醒的自省。

最后,诗人请求对方宽容自己的狂放不羁,强调自己并非唯一清醒之人,“君其恕狂谬,我岂独醒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移居二首(其一)

昔我客华屿,古寺分半宅。

穷年无俗调,看山阅朝夕。

如何舍之去,遥遥从兹役。

朋游方饯送,赋诗仍设席。

共言新居好,今更胜畴昔。

高歌纵逸舟,持用慰离析。

形式: 古风

和陶移居二首(其二)

我未践斯境,已赋《考槃》诗。

怀此多年岁,一廛今得之。

陶翁徙南村,言笑慰相思。

斗酒洽邻曲,亦有如翁时。

投身既得所,何能复去兹。

鹪鹩一枝足,古语不余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岁暮答张常侍

长蛇惊赴壑,逸骑渴奔泉。

岁月亦如是,吾生复何言。

容鬓久已衰,矧兹忧虑繁。

俯仰念今昔,其能免厥愆。

老马犹伏枥,鸟倦尚归山。

我来东海上,十载不知还。

竟如庭下柏,受此蔓草缠。

枝叶日已固,何有挺出年。

人生无定在,形迹凭化迁。

请弃悠悠谈,有酒且陶然。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连雨独饮

平生不解醉,来饮辄颓然。

近赖好事人,置我嵇阮间。

一酌忧尽忘,数斟思已仙。

似同曾点辈,舞此风雩天。

人道何所本,乃在羲皇先。

如何末代下,莫挽淳风还。

淫雨动连月,此日复何年。

履运有深怀,酒至已忘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