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移居二首(其二)

我未践斯境,已赋《考槃》诗。

怀此多年岁,一廛今得之。

陶翁徙南村,言笑慰相思。

斗酒洽邻曲,亦有如翁时。

投身既得所,何能复去兹。

鹪鹩一枝足,古语不余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和陶移居二首(其二)》。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首句“我未践斯境,已赋《考槃》诗”表明他对理想生活的想象已久,如今终于实现,居住在此。接下来的诗句“陶翁徙南村,言笑慰相思”表达了对陶渊明南迁生活的羡慕和对其友情的怀念。诗人享受与邻居的交往,“斗酒洽邻曲”,有时也能感受到陶渊明般的乐趣。

“投身既得所,何能复去兹”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深深依恋,他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愿离开。最后两句“鹪鹩一枝足,古语不余欺”借用“鹪鹩巢林,不过一枝”的典故,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理念,认为即使简陋的生活也足以满足,古代的智慧没有欺骗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的仰慕,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岁暮答张常侍

长蛇惊赴壑,逸骑渴奔泉。

岁月亦如是,吾生复何言。

容鬓久已衰,矧兹忧虑繁。

俯仰念今昔,其能免厥愆。

老马犹伏枥,鸟倦尚归山。

我来东海上,十载不知还。

竟如庭下柏,受此蔓草缠。

枝叶日已固,何有挺出年。

人生无定在,形迹凭化迁。

请弃悠悠谈,有酒且陶然。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连雨独饮

平生不解醉,来饮辄颓然。

近赖好事人,置我嵇阮间。

一酌忧尽忘,数斟思已仙。

似同曾点辈,舞此风雩天。

人道何所本,乃在羲皇先。

如何末代下,莫挽淳风还。

淫雨动连月,此日复何年。

履运有深怀,酒至已忘言。

形式: 古风

题巽上人游息轩

名山郁岧峣,飞轩起弘敞。

觉花堕槛明,忍草缘阶长。

日落万壑冷,风振百泉响。

扫庭驱虎出,倚阑延月上。

云影共栖息,山光同偃仰。

晚磬度筠清,夕窗含涧爽。

偶造幽人境,获陪芳景赏。

谈玄悟道言,观妙灭尘想。

良游虽暂适,多累讵长往。

所以俗中人,昏昏在天壤。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九日感伤

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涂独倚楼。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

悠悠岁月祇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

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