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崔二有别

大国多任士,明时遗此人。

颐颔尚丰盈,毛骨未合迍。

逸足望千里,商歌悲四邻。

谁谓多才富,却令家道贫。

秋风吹别马,携手更伤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在大国中人才众多,明君时代留下这样的人。
他的面容依然丰满,但命运还未让他顺利发展。
他有着奔腾千里的心志,却只能以悲伤的歌声触动四周邻居。
谁说他才华横溢,财富丰厚,却为何让家庭生活困顿。
秋风中送别他的马,更是让人感到心痛和哀伤。

注释

任士:有才能的人。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颐颔:面部,指面容。
迍:不顺,困厄。
逸足:骏马,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商歌:忧郁的歌曲。
贫:贫困。
秋风:象征离别和哀愁。
携手:两人牵手,此处可能指亲人或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怀才不遇的士人形象,通过对他的外貌、心境和遭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切的同情与理解。

“大国多任士”一句,直指朝廷广纳贤士,但实际上如诗中的主人公却未能得到重用。这位士人在“明时”就已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却至今仍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和位置。他的容颜(颐颔)依旧光彩照人,气质(毛骨)尚未因年迈而有所消减,但内心深处却是满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哀伤。

“逸足望千里”表达了士人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而“商歌悲四邻”则透露出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感慨,他通过吟唱古老的商朝之曲来抒发自己的悲凉情绪。诗中的主人公虽然才华横溢,但生活却并不富裕,反而家道贫穷。这是对他的境遇的一种无奈。

“秋风吹别马”则描写了离别时的场景,秋风习习,带有一丝凉意,似乎也在诉说着别离的凄楚。而“携手更伤神”则深化了这种情感上的触动,表达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士人外貌、心境和遭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怀才不遇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人才埋没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鲁西至东平

沙岸拍不定,石桥水横流。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

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

弱冠负高节,十年思自强。

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骐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