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秋时节,诗人骑马游历于一座位于原野上的古寺之景。诗人以"下马一登临"表达了对这片风光的即刻关注和欣赏。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两句,通过渭水的流向和秦山的方向,勾勒出了一种开阔而又深远的地理环境。这里的"直"和"深"不仅是地形的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接着,"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两句,则通过废弃的皇宫和难以辨识的小径,传达出了一种历史沧桑、时光荏苒的情怀。这里的"旧宫"象征着过去的繁华,而"荒碣路"则是时间流逝后的遗迹。
最后,"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两句,以日暮和凉风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寂寥的氛围。"萧条"不仅形容了秋天的风声,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而"多远心"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对历史、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篇集观察与感慨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闻君鹤岭住,西望日依依。
远客偏相忆,登城独不归。
十年为道侣,几处共柴扉。
今日烟霞外,人间得见稀。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
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
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騄耳新驹骏得名,司空远自寄书生。
乍离华厩移蹄涩,初到贫家举眼惊。
每被闲人来借问,多寻古寺独骑行。
长思岁旦沙堤上,得从鸣珂傍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