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收到一根灵藤做成的拄杖,颜色白净如同银子,由高僧赠送。诗中表达了诗人将使用这根拄杖支持病中的旅客,以及春日漫步和夜晚聚会时呈现拄杖的情景。最后一句则是诗人打算带着这根拄杖回到山中,且十分适合戴上一顶角巾。
诗人的语言质朴而不失优雅,每个字眼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与从容。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自然材料的精致感悟。整首诗通过拄杖这一物件,勾勒出了一种清净脱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騄耳新驹骏得名,司空远自寄书生。
乍离华厩移蹄涩,初到贫家举眼惊。
每被闲人来借问,多寻古寺独骑行。
长思岁旦沙堤上,得从鸣珂傍火城。
年过五十到南宫,章句无名荷至公。
黄纸开呈相府后,朱衣引入谢班中。
诸曹纵许为仙侣,群吏多嫌是老翁。
最幸紫薇郎见爱,独称官与古人同。
渺渺水云外,别来音信稀。
因逢过江使,却寄在家衣。
问路更愁远,逢人空说归。
今朝蓟城北,又见塞鸿飞。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苧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祗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