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

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

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描绘的江城景色映入眼帘,今日的画卷送达长安城。
初时惊讶于景色如诗般美丽,又感叹画家技艺之精湛难以复制。
打开画卷在书斋中欣赏,来访的官员们都争相一睹。
见到你在此悠闲赏画,想必不会后悔当年被外派任职。

注释

画得:描绘。
江城:江边的城市。
登望处:登高远望的地方。
寄来:邮寄送达。
今日:今天。
到长安:到达长安城。
乍惊:突然感到惊讶。
物色:景色。
从诗出:如同出自诗篇。
更想:更加想到。
工人:画家。
下手难:绘画技巧高超。
将展:即将展开。
书堂:书房。
偏觉好:特别觉得美好。
每来:每当有。
朝客:朝廷官员。
尽求看:都要求一观。
见君:见到你。
向此:对着这幅画。
闲吟意:悠闲赏画的心情。
肯恨:岂会遗憾。
当时:当时的情况。
作外官:被派往外地任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收到远方朋友所寄来的江城风光图画,心中充满了赞叹和怀念。"乍惊物色从诗出"表达了诗人对于画中景致的惊艳,以及它给予诗人的灵感与激动。"更想工人下手难"则是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评价,认为其用心之处不仅在于画面的精美,更在于每一笔每一划背后的辛勤和巧思。

"将展书堂偏觉好"意味着诗人在书房中更为欣赏这幅作品,每当清晨客人来访,便会拿出这幅图画给他们观看。最后两句"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过去担任地方官职的遗憾,因为那时的忙碌和责任使他无法像现在这样悠然自得地享受这份艺术带来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艺术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答僧拄杖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谢裴司空寄马

騄耳新驹骏得名,司空远自寄书生。

乍离华厩移蹄涩,初到贫家举眼惊。

每被闲人来借问,多寻古寺独骑行。

长思岁旦沙堤上,得从鸣珂傍火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见贺

年过五十到南宫,章句无名荷至公。

黄纸开呈相府后,朱衣引入谢班中。

诸曹纵许为仙侣,群吏多嫌是老翁。

最幸紫薇郎见爱,独称官与古人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蓟北春怀

渺渺水云外,别来音信稀。

因逢过江使,却寄在家衣。

问路更愁远,逢人空说归。

今朝蓟城北,又见塞鸿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