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

汪生昨自欈李还,忽然向我谭长安。

自言指日长安去,及此春深花事阑。

嗟乎汪生何太迂,少年不肯守床帏,因人远役将何为。

我是长安旧游人,三年一度长安春。

如今怕说长安道,送子忽忽伤心魂。

长安城中有何好,惟有十丈西风尘。

人畜粪土相和匀,此物由来无世情。

贵人逢之亦入唇,其味不减庖厨珍。

别有高梁桥下水,柳色一湾尘似洗。

从此沿流向玉泉,湖山亦有江南意,充君画本差可耳。

君不闻京师画工如布粟,闽中吴彬推老宿。

前年供御不称旨,褫衣受挞真?畜。

此事下贱不可为,君但自娱勿干禄。

吾友重瞳之孙气食牛,万金散尽图千秋。

一朝掉头出门去,为我问之何所求。

君应朝夕进苦口,勉之闭门发策勿妄侈交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诗中以汪生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长安繁华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汪生昨自欈李还”,描绘了汪生从欈李归来的情景,暗示着他的旅程与经历。接着,“忽然向我谭长安”一句,点明了汪生与诗人的对话主题,即关于长安的讨论。汪生自述即将前往长安,并在春深时节,花事已阑之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然而,诗人通过“嗟乎汪生何太迂”一句,对汪生的决定表示了担忧和不解,认为他年轻时不应远离家庭,而应坚守在身边。

诗人自己曾是长安的旧游人,对长安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提到自己三年一度回访长安,而现在却不愿再提及长安的道路,这反映了他对长安现状的失望。长安城中的景象被描绘为“十丈西风尘”,充满了污秽与尘埃,与诗人记忆中的长安大相径庭。他指出,这里的环境如同人畜粪土相混,没有真正的世情,只有权贵们享受着这种不洁的物质。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长安社会的虚伪与腐败。

诗中还提到了高梁桥下的清水,柳色一湾,以及玉泉湖山的江南意趣,这些自然美景与长安的污浊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对画工的讽刺和对朋友孙气食牛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追求的思考。他劝告汪生不要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专注于自我修养和艺术创作,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以免受到世俗的束缚和伤害。

整首诗通过汪生的故事,以及诗人对长安的观察和反思,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江南春二首(其一)

锦绷簇簇东园笋,宿雨初收池面静。

柳条欲织画檐丝,花枝为写疏帘影。

寒食风来山店冷,辘轳声杳胭脂井。

山前日暮鸟衔巾,绣陌香泥闇曲尘。

莺声迟,花信急,裛露穿花罗袖湿。

常恐春归欢不及,飞红尽处千林碧。

不见花洲旧吴邑,洲上要离冢犹立。

杨花满洲生绿萍,百年易度胡营营。

形式: 古风

江南春二首(其二)

天平山头石如笋,松阴落日游人静。

射渎千帆曳练光,胥山万水留寒影。

响屧廊空履痕冷,馆娃旧事沉宫井。

鸱夷归来裹角巾,吴台越榭皆烟尘。

春水生,春潮急,西泠渡头莎岸湿。

我欲渡江潮已及,对岸千峰万峰碧。

阖闾勾践空城邑,男儿功名几时立。

眼看身世如漂萍,驱车策马将何营。

形式: 古风

题叶熙时空香阁

我昔名斋以六香,其中空香亦居一。

香本着物非从空,以空名香非其质。

曰空无相诸尘生,谓空无香义亦失。

香尘之体本来空,空中诸尘炽然出。

叶子构空阁,独爱闻空香。

岂徒屏除沉水与檀麝,奇茶妙墨皆无当。

酒亦不能馨,花亦不能芳。

凡彼有相皆有坏,此香乃始名真常。

虽然更有说,此义非究竟。

空香若为闻,为复有闻性。

闻性若不空,香尘岂能净。

空无驻香体,香不与空缘。

鼻非往空处,空非来鼻边。

空香阁中人,谓此然不然。

形式: 古风

病中柬徐孺谷将有白下之役

疏疏庭欲雨,花落闇高梧。

月气昏三伏,天凉无一娱。

病将愁共到,人与梦俱徂。

心怯丹阳道,知君好去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