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文潜黄鲁直中兴颂有作

文皇光明大式围,招来群策常低眉。

恩流动植到肌骨,民心与作邦家基。

岁月日逝阅天宝,桩撞家居恣纤儿。

妇后一日投三子,内间更纳寿王妃。

三纲俱紊今若此,渔阳叛将来犹迟。

骑骡入蜀事惨恻,灵武即位尤堪悲。

五郎父子较名义,直与安史分毫釐。

若非贞观基局牢,分披已作周东西。

临淮电击亦漫尔,汾阳韬略将何为。

后来更出颜元辈,深词大刻中兴碑。

艰难不少念厥祖,坐蒙前福仍夸毗。

鉴观陈迹动叹息,愿上文王圣德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读张文潜黄鲁直中兴颂有作》由陈长方所作,通过对张文潜和黄鲁直歌颂中兴事迹的阅读,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首句“文皇光明大式围”赞扬了唐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他广纳群策,谦逊有加。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唐玄宗时期的繁荣与衰落,如“恩流动植到肌骨”赞美其初期的恩泽深入民间,但“桩撞家居恣纤儿”暗指后期的骄奢淫逸,导致安史之乱。

诗人提到杨贵妃的事件,指出伦理纲常的混乱,“三纲俱紊”预示着叛乱的到来。接着写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悲凉,以及五郎父子(可能指的是郭子仪父子)在维护国家方面的努力。诗人感慨若非贞观盛世打下的坚实基础,唐朝可能早已四分五裂。

“临淮电击”和“汾阳韬略”分别指代平定叛乱的军事行动,然而即使有这些英勇行为,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也无法持久。最后,诗人批评后世之人忘记祖宗教训,只知夸耀,而没有真正从中汲取经验。他以“愿上文王圣德诗”结尾,表达了对开明君主的向往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历史叙事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政治兴衰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伦理和国家治理的反思。

收录诗词(56)

陈长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

秦刑次骨政如虎,六合瓦分访前主。

龙蛇五年垓下定,尺地寸天皆汉土。

青门抱瓮等齐民,赍志肯教重屈身。

采薇昔日首阳下,岂谓周武惭商辛。

为臣委质贰乃辟,况我陪封存故国。

不知荒虐但知君,可卷随人心匪席。

每开汗简为潸然,出处真成不愧天。

袖手叵堪馀伎痒,往吊酂侯消未然。

高皇漫道群雄祖,何似萧王更英武。

一相不能推赤心,终至遭君玩掌股。

君不见臧文仲,厚禄知贤不能共。

千古难辞窃位讥,我为酂侯还忸怩。

形式: 古风

寄黄端冕时从张丞相幕中

三年不相面,思君夕十起。

君趋大江东,此情随逝水。

仲尼方过宋,亦主司城子。

欲行平生言,讵知不由此。

男儿一语契,发轫见千里。

崎岖马迹间,输诚劳舌齿。

浩歌归去来,长剑无须倚。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答虞明中

若道平生未始离,谁知此语已成非。

饶君向此知端的,未免犹成我与伊。

形式: 七言绝句

歌赠叶季质

叶子哦诗风雨寒,时时和墨摇笔端。

江山万里入寸纸,杳霭孤鸿残照閒。

沧洲散发径欲往,已觉置我江之干。

一身幺么仅如许,胸次奈君湖海宽。

酒狂稍稍芒角露,扫出怪石苍松盘。

他人崎岖作能事,君独笑谈聊一戏。

青鞋布袜自寻山,四十无家疑度世。

莫歌长铗归来乎,不须苦吟频撚须。

但将美酒浇磈磊,里社年丰皆可酤。

醉来横眠醒读书,长康非痴君岂愚。

身閒无事肯过我,更作天姥当庭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