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微之秘监三首(其一)

引领蓬莱唐谪仙,湓江一别又经年。

麟台高蹑三神路,狐笔方持千载权。

垆袅新烟招我隐,驿催逸事仗谁传。

校旗犹识临淮略,更待凉台亲简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带领着蓬莱的仙人唐谪仙,我们在湓江分别已经多年。
在麟台之上他踏上神灵之路,手中狐笔掌握千年的权柄。
酒家炉火升起新烟,邀请我归隐其中,但谁来传递那些逸闻趣事。
校对旗帜还能忆起临淮的策略,期待在清凉的亭台亲自整理文稿。

注释

引领:带领。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称作‘谪仙人’。
湓江:长江支流,这里指地点。
麟台: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秘籍。
三神路:象征着通往神明的道路或高超的境界。
狐笔:借指李白的文笔,‘狐’有才情之意。
垆袅:形容炉火升起的烟雾。
隐:隐居。
逸事:非凡的故事,非正史的趣闻。
仗:凭借,依靠。
校旗:学校或官方机构的旗帜。
临淮略:指过去的军事策略或计划。
简编:书籍,文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寄给友人李微之秘监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引领蓬莱唐谪仙”以唐朝诗人李白自比,暗示李微之的文采如同仙人般超凡脱俗。次句“湓江一别又经年”则描绘了两人分离已久,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麟台高蹑三神路”中的“麟台”象征着朝廷高位,表明李微之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三神路”则形容他的仕途顺畅,步步高升。接下来,“狐笔方持千载权”运用典故,以“狐笔”比喻李微之的才思敏捷,执掌着长久的权力。

“垆袅新烟招我隐”一句,通过“新烟”和“隐”字,想象友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似乎在召唤诗人一同归隐。“驿催逸事仗谁传”则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人能传承并传播李微之的非凡事迹。

最后两句“校旗犹识临淮略,更待凉台亲简编”中,“校旗”可能是指校对书籍的工作,诗人表示自己还记得李微之的治学策略;“凉台亲简编”则表达了诗人期待在秋高气爽之时,与友人共聚,亲自校阅书籍,共享学问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地位,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学术交流的向往。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寄胡教授二首(其二)

浔阳江上无毡客,别后音书杳未通。

蕉鹿定应邻左计,莼鲈端是待西风。

谩怀离思人犹远,欲寓吟情句未工。

朝列鹓鸿问消息,一笺莫靳寄诗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胡教授二首(其一)

西风送我溧阳溪,终日篷窗祇有诗。

黄篾未妨床著笔,青緺不管鬓成丝。

雁随去讯劳君问,鸥忆同盟尚我随。

想见归舟不多日,一樽牛渚访秋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高建宁尚书二首(其二)

已分耕畦老一犁,天风吹梦入枯溪。

谁怜北垞骑牛背,又踏东华放马蹄。

槐绿不妨穿禁漏,枣红便觉动边鼙。

归途愿请平戎策,政恐曹装趁诏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寄高建宁尚书二首(其一)

鹤书几到阖庐城,见说君王忆姓名。

衡岳云开传谏草,考亭月冷见文盟。

不从金马登丞辅,却托铜菟烦客卿。

天意未应无定据,管教吾道致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