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九)

馀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形式: 古风

翻译

剩余的岁月难以把握,美好的理解寄托在笔尖上。
常常害怕只能长久哀叹,比不上丘明、司马迁的成就。
亲朋好友又来劝慰,让我放宽心迎接老年的到来。
虚名并非我所追求,真正的美味又有谁能品尝。
思考那些无从思考的事,怎能看清世间的一切缘分。
罢了,还有什么可叹息的呢?只有古老的《易经》两篇留给我沉思。

注释

馀龄:剩余的寿命。
难把玩:难以掌握。
妙解:深刻的领悟。
笔端:笔下。
永叹:长久的叹息。
丘明:古代史学家左丘明。
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
亲友:亲朋好友。
华颠:白发,指老年。
虚名:空洞的名声。
至味:真正的好滋味。
思我无所思:思考那些无法思考的事情。
诸缘:世间的各种缘分。
已矣:罢了。
何叹:还值得叹息什么呢。
旧说:古老的见解。
《易》两篇:《易经》中的两篇文章。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馀龄难把玩”表达了时间易逝、生命无常的情感,而“妙解寄笔端”则展示了作者通过文学来传承智慧和情感的意愿。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孔子、庄周等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难以企及先贤的自谦态度。"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则是指身边的人鼓励他放宽心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和对真正快乐的追求。接着,“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则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写照,他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在寻找超脱世俗纷争的心灵境界。

最后两句“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表达了对过往的无奈和对未来未知的态度,以及对古籍如《易经》的深厚兴趣和钻研。整首诗流露出苏轼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情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

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形式: 古风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一)

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

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

蚝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

所欣非自誷,不怨道里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

幽芳本长春,暂瘁如蚀月。

且当付造物,未易料枯蘖。

也知宿根深,便作紫笋茁。

乘时出婉娩,为我暖栗冽。

先生早贵重,庙论推英拔。

而今城东瓜,不记召南茇。

陋居有远寄,小圃无阔蹑。

还为久处计,坐待行年匝。

腊果缀梅枝,春杯浮竹叶。

谁言一萌动,已觉万木活。

聊将玉蕊新,插向纶巾折。

形式: 古风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其一)

退居有成言,垂老竟未践。

何曾渊明归,屡作敬通免。

休闲等一味,妄想生愧腼。

聊将自知明,稍积在家善。

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

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反。

使君亦命驾,恨子林塘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