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悭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的情感世界。她醒来时,窗棂上的花纹已经显现,外面微雨带来的春意似乎让她有些恼怒,因为它让她的心思更加细腻和复杂。诗中的“乱丝如柳”暗示了她的愁绪,而“飞红满地春风骤”则是对她内心波动的外在映射。
女子回忆着昨夜的梦境,那些关于云的幻想似乎总是在春城中迷失。溪边桃花羞涩,海棠花却沉醉于春光之中,而莺鸟的叫声唤醒了她旧日的愁绪。
劝慰自己不要太瘦弱,她回忆着过去与情人共处小院时的情谊。诗尾提到“钗盟再合”,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最后,通过“回文锦字”表达了她希望能够将这些思绪传递给那位知心人。
整首诗语言细腻,意境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绮帷高揭。风动流苏结。
兴在夜凉多处,兰烬短、半明灭。醉彻。香未绝。
紫箫声乍歇。声入碧云堆里,还起舞、桂花月。
高荷不受雨,倾泻与低荷。
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
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
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
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
风雨不出户,儿孙共读书。
萤火惟知夜,灯花不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