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三)

玉以采自斲,丹以泽自销。

高才耀当时,荼毒竟相招。

傅子感飞蛾,张公喻鹪鹩。

思患岂不微,履险果焉逃。

千金惮垂堂,胥靡易登高。

愿随方外士,杖策归蓬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三)》由明代诗人薛蕙所作,通过一系列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玉以采自斲,丹以泽自销”,以玉石和朱砂为喻,说明事物本性不易改变,如同玉石需要雕琢才能显现其价值,朱砂需要染色才能展现其色彩,暗示了人的本质难以轻易改变。

接着,“高才耀当时,荼毒竟相招”两句,指出才华出众者往往容易受到嫉妒与伤害,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傅子感飞蛾,张公喻鹪鹩”运用典故,傅子因飞蛾扑火而感伤,张公以鹪鹩喻小人物,形象地描绘了不同身份的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感受。

“思患岂不微,履险果焉逃”则提醒人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但即便如此,危险依然难以完全避免。

“千金惮垂堂,胥靡易登高”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们对危险的恐惧与对困难的轻视,反映了人性中对安全的渴望与对挑战的逃避。

最后,“愿随方外士,杖策归蓬蒿”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四)

神龙徙鱼笱,灵凤违兔罝。

至性炳几先,忧患宁相加。

在昔有明哲,引身蹈幽遐。

岂无当世心,岐路多网罗。

于陵励清操,接舆肆狂歌。

寂寥以为侣,自然以为家。

纷华非不荣,反覆将如何。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五)

伊昔学干禄,忝窃造中朝。

时来岂自期,奋迹阶云霄。

秉笔属西署,改服厕东曹。

公卿竞推引,贤俊慕游遨。

微满近倾覆,中心忧且劳。

兴言命旋驾,偃息就林皋。

浮沈各有宜,趣舍实相辽。

谅非高门士,聊欲恣逍遥。

形式: 古风

冬夜

高阁寂已夕,清阴淡如雾。

林塘正寥落,霜月转幽素。

蕴真非境累,赏胜由神悟。

倚户望西园,无人共微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舟中看雨

微照下亭皋,轻云翳川曲。

一望春波上,萧条烟雨绿。

馀花飘近渚,众鸟喧深竹。

借问同行子,何处停舟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