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裕挽词

高才本出朝廷右,能事方推德业馀。

每见便闻曹植句,至今传宝魏华书。

济南名士新彫丧,剑外生祠已洁除。

欲寄西风两行泪,依然乔木郑公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才华横溢本就出自朝廷上层,他的能力更是在道德修养之外令人赞叹。
每次见到他都能听到曹植般的文采,他的著作至今仍被珍视如宝。
济南的名士新近去世,他在剑门外的生祠已被清理干净。
想要托付西风带去两行哀泪,那依然矗立的乔木下就是郑公的居所。

注释

朝廷右:指朝廷中的杰出人物。
能事:指才能和事迹。
曹植句:比喻其文采出众,如同曹植的诗篇。
魏华书:可能指的是他的著作,以魏华之名流传。
济南名士:指在济南有声望的知名人士。
剑外:泛指剑阁之外,这里可能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堂,表示敬仰。
乔木:常用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郑公庐:可能是对某位姓郑的尊长或名人的故居的称呼。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挽词,用于悼念逝者。全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通过对故人才华和德行的赞颂,以及对其作品传世的肯定,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高才本出朝廷右,能事方推德业馀。" 这两句点出了逝者的高贵身份和卓越才能,其政绩和美德广为人知。

"每见便闻曹植句,至今传宝魏华书。" 这两句强调了逝者文学成就的重要性,将其与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相提并论,其作品如同珍宝,被后世传颂。

"济南名士新彫丧,剑外生祠已洁除。" 这两句则描绘了逝者的墓地环境,或许是对其身后的安息之所的一种美好想象。

"欲寄西风两行泪,依然乔木郑公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借着西风寄托哀思,但又觉得即便是那坚固的乔木和郑公庐也无法承载自己对逝者的深情。

这首挽词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和文学成就的回忆,以及对其亡后的哀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悼念和对友人的不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馀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一)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二)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

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祭常山回小猎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