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大吕与黄钟,莫厌巴歌调不同。

雪后木人深话月,墓前石马乱嘶风。

声从隔壁钗环坠,听到无弦山水空。

音响不来吾不往,十方击鼓自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答》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以声音为线索,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听觉画面。

首联“曾闻大吕与黄钟,莫厌巴歌调不同”,诗人以“大吕”和“黄钟”比喻高雅的音乐,而“巴歌”则是民间通俗之音。这里表达了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尊重与欣赏,不因高低贵贱而有所偏爱,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

颔联“雪后木人深话月,墓前石马乱嘶风”,描绘了雪夜中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雪后的寂静与木人的对话,以及墓前石马在风中的嘶鸣,构成了一种既孤独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诗人巧妙地传达出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主题。

颈联“声从隔壁钗环坠,听到无弦山水空”,进一步深化了声音与情感的联系。声音仿佛从邻近的钗环中传来,虽无实际乐器,却能感受到山水间的空灵与宁静。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听觉感受,也暗示了心灵深处的共鸣与超脱。

尾联“音响不来吾不往,十方击鼓自蓬蓬”,表达了诗人对于声音与心灵互动的理解。即使外界的声音不再,他也能在内心深处找到共鸣,如同十方的鼓声,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节奏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声音艺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声音的描绘,构建了一个超越物质世界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心灵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不同文化、不同声音的尊重与理解。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多言多败尔惟辜,舌在徒然吻欲枯。

吸尽西江波正淼,说穷大藏字元无。

三缄不受金人戒,午夜时同望帝呼。

晴雪吞毡知味后,肯将钟鼎易秋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千家一钵亦良图,王膳虽逢味不殊。

只把笑言当大斧,虚传咳唾落明珠。

睢阳抉齿万年白,若水挝唇两片朱。

舌上纵饶莲十丈,于今用得半毫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万里空拳出塞时,一枝竹杖不相携。

翻云覆雨看人世,运水搬柴学祖师。

龙藏搜穷没可把,凤楼修就亦奚为。

只今两肘捉襟见,黄叶拈来诳小儿。

形式: 七言律诗

灵山会上撚花枝,金色头陀也不知。

指月几人能举首,捧天乏力自支颐。

空谈尽日犹扪虱,狂梦无端欲截螭。

岂有神方悬肘后,却思到处起疮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