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林寺院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诗人冯皋谟在暮春时节,选择在觉林寺中安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内外的景致与心境。
首联“幽栖何处不安禅,戛耳潺湲漱石泉”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禅修的向往。戛耳潺湲,形容泉水轻轻拍打石头的声音,既清脆悦耳,又蕴含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寺里春风当浴罢,雨中山色属尊前”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春日景象。春风拂面,仿佛是沐浴后的清新,而山色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仿佛是专门为诗人所准备的美景,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颈联“林深旧叶埋芳径,僧去空堂锁断烟”则转向了对寺庙内部的描写。林深叶茂,旧叶覆盖着小径,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僧人离去后,空荡的殿堂被烟雾锁住,更添了几分寂寥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禅修的短暂与空灵。
尾联“十载放歌凭两屐,一龛长共白云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十载放歌,意味着诗人愿意用十年的时间,在这山林之间自由歌唱,享受生活。而“一龛长共白云眠”,则是对禅修生活的理想化描述,象征着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永恒的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禅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