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一夕正望浮桥观月

省赋山间明月章,好风吹我上河梁。

冰轮不带一分缺,玉鉴无如今夕光。

正自凭栏观水静,不妨倚杖看人忙。

有谁会得迟归意,籁息天高午夜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放弃世俗的事务,欣赏山间的明月诗篇,清风轻轻吹过,带我越过河川。
明亮的月亮如冰轮圆满无缺,像玉镜般反射出今晚的光辉。
我独自倚着栏杆,欣赏平静的水面,也乐意拄杖旁观世人的忙碌。
又有谁能理解我晚归的心情?此时籁寂无声,午夜的高天带来一丝凉意。

注释

省赋:放弃世俗的事务。
山间:山中。
明月章:描绘明月的诗篇。
好风:清风。
河梁:河川的桥梁。
冰轮:比喻明亮的月亮。
一分缺:丝毫缺陷。
玉鉴:玉镜般的月亮。
今夕光:今晚的月光。
凭栏:倚着栏杆。
观水静:欣赏平静的水面。
倚杖:拄杖。
人忙:世人的忙碌。
迟归意:晚归的心情。
籁息:声音消失,寂静无声。
天高:午夜的天空。
午夜凉:午夜的凉意。

鉴赏

这首宋诗《中秋后一夕正望浮桥观月》是陈文蔚所作,描绘了诗人月下独赏的宁静与深沉。首句“省赋山间明月章”,诗人似乎在省思或赋诗赞美山间的明月,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灵感。次句“好风吹我上河梁”,借风的力量,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仿佛被清风引领至河边的桥梁,欣赏月色。

“冰轮不带一分缺”描绘了明亮而圆满的月亮,如同冰轮般清澈,没有丝毫瑕疵,象征着团圆和完美。接下来,“玉鉴无如今夕光”将月光比喻为玉镜,强调了月色的皎洁,比此刻更为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辉煌的氛围。

诗人接着写到“正自凭栏观水静”,他静静地倚靠栏杆,凝视着水面的平静,享受这份独处的静谧。然而,“不妨倚杖看人忙”,他又转而观察周围忙碌的人们,对比自己的闲适,流露出一丝淡然的超脱。

最后,“有谁会得迟归意,籁息天高午夜凉”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但又意识到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境。此时,午夜的寂静和清凉更显孤独,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描绘月色、人物活动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收录诗词(308)

陈文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雨作中夜月明余方叔留寓斋宿酒阑随水纵步方叔有诗用韵同赋

琼楼玉宇不胜秋,把酒临风味转优。

云雨自为朝暮变,歌诗不尽古今愁。

谁知明月天心到,却有佳宾水际留。

无限醉眠呼不醒,步随清影只搔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六月十二日喜雨

麟经书雨意何如,可喜非常故可书。

膏泽未观南亩遍,嫩凉且觉北窗虚。

采诗好入丰年颂,把酒聊娱化日舒。

怀抱一时宽亩?,微痾勿药顿消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方叔再用前韵约同赋

坐谈冰雪满怀秋,珍重余君学素优。

每有诗情并酒兴,为平月恨与花愁。

支颐万事从渠变,拂榻今宵为我留。

何处青山堪卜筑,约君归种菊千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月台观月

秋来无日不登临,独喜今宵月满襟。

仰面青天思把酒,寄情古调欲携琴。

凉风舞袂身将举,白露沾衣夜向深。

要看一台清影满,尽教移转碧梧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