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场口

久宦迷故都,故都在何处?

驱车向邻壤,头白不知路。

长林日夕行,旷野东西顾。

方远叹涂阻,逾近覆心惧。

岂无入林翮,莫与归飙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久居官场后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寻找。首句“久宦迷故都”,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做官,对故乡的记忆变得模糊,仿佛迷失在了熟悉的故都之中。接着,“故都在何处?”以疑问形式强调了对故乡具体位置的不确定感。

诗人驾车前往邻近的地方寻找,但岁月已逝,自己头发斑白,却依然找不到回家的路。“头白不知路”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年华老去、归乡之路遥不可及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长林日夕行,旷野东西顾”,通过描绘沿途景色,展现了诗人长途跋涉,不断回望四周,希望能找到一丝熟悉景象的场景。

“方远叹涂阻,逾近覆心惧”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情变化,离故乡越远,感叹道路艰难;而接近时,又因害怕失望而内心恐惧。最后两句“岂无入林翮,莫与归飙遇”,诗人自问是否有如鸟儿展翅归巢的能力,担心自己无法与象征故乡的“归飙”(疾风)相遇,表达了他对回归故乡的渴望和对未知命运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寻找归宿的艰辛与迷茫。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至古城饮冯氏家

跋马向斯里,彷佛见乡闬。

徒知故山近,终嫌归路断。

移疾驻近郊,薄言息短翰。

新知固云集,旧交多雨散。

惟君好兄弟,视我实亲串。

慷慨谈昔游,留连兴累叹。

荒基记歌榭,弃础忆吟馆。

不睹物兴衰,讵知时治乱。

鄙人获良晤,是节牵薄宦。

清卮阻久陪,别袂限长判。

作诗写情虑,聊用慰忧患。

形式: 古风

望九灵山

九灵眇何许,连峰高不极。

依稀接远雾,仿像起寒色。

我家是山下,别来岁频易。

屋庐閒鸟声,冢墓遗兽迹。

可望不可至,空多故乡忆。

形式: 古风

泛海

仲夏发会稽,乍秋别勾章。

拟杭黑水海,首渡青龙洋。

南条山已断,北界水何长。

远近浪为国,周围天作疆。

川后偶安恬,天吴亦屏藏。

荡桨乘月疾,挂席逐风扬。

零露拂蟠木,旭日耀扶桑。

我行无休隙,此去何渺茫。

东海蹈仲连,西溟遁伯阳。

轻名冀道胜,重己企时康。

孰谓情可陈,旅念坐自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渡黑水洋

舟行五宵旦,黑水乃始渡。

重险讵可言,忘生此其处。

紫氛蒸作云,玄浪蹙为雾。

柁底即龙跃,橹前复鲸怒。

掀然大波起,歘与危樯遇。

入水访冯夷,去此特跬步。

舟子尽号泣,老篙亦悲诉。

呼天天不闻,委命命何据。

川后幸戢威,风伯并收驭。

偶济固云喜,既往益增惧。

居常乐夷旷,蹈险忧覆坠。

出处愧宿心,祸福昧前虑。

皎皎乘桴训,用以慰情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