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丈为武昌公建开利寺观鹅亭

江上新亭接梵台,风流重忆右军才。

相携爱马高僧过,自许笼鹅道士来。

池水如披霜练出,烟霞犹傍彩毫开。

使君暇日多延眺,可但南楼兴已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山水画卷,诗人李攀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秦丈为武昌公所建开利寺中鹅亭的风雅景象。

首句“江上新亭接梵台”,点明了鹅亭所在之地,位于江边,与佛寺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风流重忆右军才”一句,借古喻今,将鹅亭比作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右军)的风流才情,暗示鹅亭不仅是一个观赏之所,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携爱马高僧过,自许笼鹅道士来”两句,通过描绘人们骑马来访、道士携鹅而至的情景,展现了鹅亭作为社交与文化交流场所的热闹与雅致。马与僧、鹅与道,不同身份的人们汇聚于此,共同享受这份闲适与和谐。

“池水如披霜练出,烟霞犹傍彩毫开”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池水比作披着霜雪的白练,烟霞则仿佛在彩毫(画笔)的映衬下绽放,形象地描绘了鹅亭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美丽,同时也暗含了艺术创作的灵感与美感。

最后,“使君暇日多延眺,可但南楼兴已哉”表达了诗人对武昌公(使君)利用闲暇时光欣赏美景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鹅亭及其周边景色的喜爱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鹅亭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美、艺术美与精神美的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除夕魏使君携长君及黄山人见过同赋

三径萧条雨雪前,使君除夕报周旋。

䄡帷自御元方出,宾客兼携叔度贤。

太史定疑沧海气,阳春先动楚宫篇。

诸生光宠沾行酒,不独荀家事可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其一)

回壑深林绕梵宫,春来吟眺使君同。

空潭忽散三峰雨,暗穴常吹半夜风。

人拟二龙精自合,诗看五马步逾工。

诸天坐失悬镫色,明月先投入掌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其二)

使君春兴满绨袍,綵笔青山对浊醪。

望去天回双阙迥,坐来云尽一峰高。

蛟龙出入常风雨,鸿鹄拚飞自羽毛。

愧我淹留逢楚客,攀援桂树咏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其三)

削成东壁五云屏,下有龙宫夜不扃。

斗柄故临双瓮转,月明常对一珠亭。

春回竹叶杯光白,天逼莲花剑气青。

坐久空山仙籁寂,新诗独为故人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