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二首(其二)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满腹不及口,遮日宁须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动荡的画面:野火在原上肆虐,雉鸟受惊而鸣叫,黄尘弥漫天空,牛群因恐慌而互相争斗。江面上风浪不断,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却仍困于奔波之中,无法解脱。他自嘲学问虽多但无处施展,宁愿持竿垂钓以度日,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感慨万分,对茅檐下默默为自己挡风遮阳的人心存感激,抬头望向青天,白发苍苍,内心充满无奈与自责。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较强,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舟中二首(其一)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形式: 古风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

生世何用早,我已后此翁。

颇识门下士,略已闻其风。

中年见二子,已复岁一终。

呼我过其庐,所得非所蒙。

先朝群玉殿,冠佩环群公。

神文焕王度,喜色见天容。

御榻谁复登,帝书元自工。

黄绢两大字,一览涕无从。

似欲托其子,天意人与同。

历数况有归,敢有贪天功。

集古一千卷,明明并群雄。

谁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

庙器刻科斗,宝樽蟠华虫。

缅怀弁服士,酬献鸣瑽瑢。

插架一万轴,遗子以固穷。

素琴久绝弦,棋酒颇阙供。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

世虽嫡孙行,名在恶子中。

斯人日已远,千岁幸一逢。

吾老不可待,草露湿寒蛩。

形式: 古风

别三子

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

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

唤耶我欲去,此语那可思。

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形式: 古风

别刘郎

一别已六载,相逢有馀哀。

公私两多事,灾病百相催。

无酒与君别,有怀向谁开。

深知百里远,肯为老夫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