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吏部(其三)

薏苡不类珠,疑似多谤伤。

恭惟大雅姿,南物不入囊。

铃斋一片石,历劫难赞扬。

常恐鸡林客,夜半惊虹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薏苡不像珍珠,似乎常因诽谤而受伤害。
尊贵的人有高尚的品格,南方的特产不会被他们收入囊中。
铃斋中只有一块石头,历经劫难却难以得到赞美。
常常担心来自鸡林的客人,会在半夜被我的光芒惊醒。

注释

薏苡:一种植物,这里比喻人受冤枉。
珠:珍珠,比喻美好的声誉或财富。
谤伤:诽谤和伤害。
大雅姿:指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
南物:南方的特产,可能暗指某些不被看重的事物。
铃斋:古代官员的住所,此处代指作者自己。
历劫难赞扬:经历了很多困难仍然得不到应有的赞誉。
鸡林客:指外国或远方的宾客,这里可能指批评者。
虹光:比喻作者的才华或影响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善珍所作的《送赵吏部(其三)》。诗中以薏苡为喻,暗示赵吏部可能因为某些误解或流言而遭受非议,薏苡本非珍珠,却被误认为明珠,暗示他可能因清白被冤。诗人赞美赵吏部具有高尚品格,如同南方特产的物品,虽非寻常之物,但不求入仕,无意于权势。接着提到"铃斋一片石",象征他的清廉和坚贞,历经劫难仍难以被赞誉。最后,诗人担心赵吏部的美德如夜半虹光般耀眼,可能会引起他人嫉妒,引发不必要的纷扰。整首诗表达了对赵吏部的敬佩和对其处境的忧虑,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60)

释善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吏部(其一)

健才事声名,抚案走百吏。

法家冠柱文,好以杀为戏。

要留百年思,莫令一时畏。

近时攀辕民,未必皆民意。

形式: 古风

送赵吏部(其二)

千家煮蔗浆,万里随风桅。

谷少蔗愈多,荒岁不疗饥。

初闻下令严,巨贾颇不怡。

至今训农文,可配七月诗。

形式: 古风

送徐国录守英德

君侯少举摩天翮,笔阵堂堂万人敌。

上书自请斗大州,不独爱闲犹爱石。

爱闲庭讼自简寂,爱石不同牛李癖。

参军主簿公举刺,何必喜怒见颜色。

高台盛贮锦屠苏,何如烟林土花碧。

公馀共赏有欢伯,语妙一笑欲堕帻。

假令鳌禁未遭遇,传至鸡林能别识。

大材小用从古然,善舞岂曾嫌地窄。

愧无肤寸可及物,叠盖重金竟何益。

霜寒系舟峡江侧,应念坡仙抚遗迹。

江流可沿深可?,此水至洁能纳污。

形式: 古风

送傅左司赴袁州(其一)

长安貂蝉贱如土,故家文献馀一缕。

平生粗疏不媚妩,直语岂知犯张禹。

腰间金印丈二组,我自弃置君自取。

儿时翰墨跨诸父,投老为郎方齿叙。

天关耽耽守九虎,一节临遣复不与。

介堂卜筑开宿莽,谁知公意颇有主。

眼明沙鸥喜欲舞,便请衣冠挂神武。

圣朝留戣非为愈,勿薄淮阳宜叱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