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纻山作二首(其二)

兹山未称高,群阜胡若挹。

当其歌绕时,云霞四面集。

响戛忽若低,衣飘复如袭。

洒酒滴春华,至今芳草湿。

灼灼芙蓉姿,尚染胭脂汁。

宾从纷流水,委蛇朱履趿。

颐指山岳颓,风云惟呼吸。

不是孟参军,谁能不失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白纻山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受。首先,诗人以“兹山未称高,群阜胡若挹”开篇,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白纻山与其他山峰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仿佛众山皆小,唯此山独大。接着,“当其歌绕时,云霞四面集”,描绘了在歌声环绕的时刻,四周云霞汇聚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响戛忽若低,衣飘复如袭”两句,通过声音和衣着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静谧与清幽,仿佛能听到风声与衣袂轻轻拂过的低语。接下来,“洒酒滴春华,至今芳草湿”,诗人以洒酒的动作,象征性地将春华洒落,使得芳草沾湿,既表现了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寓意着情感的深厚与持久。

“灼灼芙蓉姿,尚染胭脂汁”则通过比喻,将山中的景物比作灼灼盛开的芙蓉,即使经过时间的流逝,仍留有胭脂般的痕迹,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时间的痕迹相互交织的画面。

最后,“宾从纷流水,委蛇朱履趿”描绘了众多宾客随行,如同流水般绵延不绝,穿着朱履的他们轻盈地行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而“颐指山岳颓,风云惟呼吸”则展示了诗人的气魄与影响力,仿佛他的一言一行都能撼动山岳,掌控风云,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白纻山的壮丽景色,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自身力量的自信,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8)

林枝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姑苏取道吴兴将抵桐汭沿江舟中览眺谩作

亭午发胥门,暮泊宝带桥。

回首望荒台,风雨何萧萧。

忽见吴江塔,尖峭入云霄。

江神鼓浪迅,伏怪谢阴骄。

村火倏隐见,橹音乍忽超。

推篷一盱衡,烟光澹晚潮。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虞素心省丈奉使江南便道归省

兰省风流清暇多,兴能一石饮无何。

仪成汉署绵为蕞,驭叱吴山黛送螺。

长荡湖边春濯柳,清风桥畔雨肥萝。

只今制作须孙叔,未得贪眠安乐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清明韩景圭同年招同诸省丈高梁桥游集

绿杨裀草嫩相怜,花暖丝柔入午天。

临水莫言无荡桨,游缰权作木兰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拟游星岩诗次李长度韵

振衣不觉已嶙峋,缘是崚嶒置此身。

光发井龙崖角石,旋如磨蚁岭腰人。

暗中钟鼓传虚响,洞裹烟岚翳早春。

欲问往来诸桨楫,沥湖无语净铺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