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终南山晚归

采苓日往还,得性非樵隐。

白水到初阔,青山辞尚近。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逍遥不外求,尘虑从兹泯。

形式: 古风

翻译

每日采苓往返,享受自然而非刻意隐居。
清澈的溪流初见开阔,青山告别仍觉亲近。
身处绝美的境地,美景令人忘却边界,归程意犹未尽。
偶尔回顾沮溺之地,牛羊悠然自得,相互引领。
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中,无需向外寻求,尘世忧虑从此消散。

注释

采苓:采集茯苓。
得性:获得本性。
樵隐:砍柴隐居。
白水:清澈的溪流。
初阔:开始开阔。
辞尚近:虽然离开但仍觉得近。
绝境:极美的境地。
无倪:没有边际。
兴不尽:兴致无穷。
沮溺:沮洳之地,比喻困境。
相引:相互引导。
逍遥:自由自在。
尘虑:尘世忧虑。
泯:消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田园诗人的日常采药活动,以及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山中采苓草,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

"白水到初阔,青山辞尚近"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以及他与大自然不愿分离的情感。这里的“白水”和“青山”是自然景观的象征,同时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的绝妙境界的赞美,以及他对归途中的不断愉悦感受。这里的“绝境”指的是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而“归途”的“兴”则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悦。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这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在归途中偶尔回望,以及牛羊自由行走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沮溺”指的是小溪流水声,而“牛羊自相引”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逍遥不外求,尘虑从兹泯"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心境,他在山中寻找到了逍遥自得的生活,不再追求外部的虚幻繁华,而是让内心的忧虑随着自然界的清新空气而消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田园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求到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平静。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

君不见明星映空月,太阳朝升光尽歇。

君不见凋零委路蓬,长风飘举入云中。

由来人事何尝定,且莫骄奢笑践穷。

形式: 乐府曲辞

观村人牧山田

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

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

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铚获。

中田聚黎氓,反景空村落。

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

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过沈氏山居

鸡鸣孤烟起,静者能卜筑。

乔木出云心,闲门掩山腹。

贫交喜相见,把臂欢不足。

空林留宴言,永日清耳目。

泉声冷尊俎,荷气香童仆。

往往仙犬鸣,樵人度深竹。

酒酣出谷口,世网何羁束。

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形式: 古风

过桐柏山

秋风过楚山,山静秋声晚。

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返照云窦空,寒流石苔浅。

羽人昔已去,灵迹欣方践。

投策谢归途,世缘从此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