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三首(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山涧裂开如苍龙怒吼,仿佛奔腾的雷声滚滚而来。
无数飞瀑如万斛之水喷涌而出。

注释

擘开:裂开。
苍峡:深青色的山涧。
吼奔雷:像雷鸣般轰响。
万斛:形容水量极大。
飞泉:瀑布。
断梗:折断的树枝。
枯槎:枯木。
泊处:停泊的地方。
一川:满河。
寒碧:寒冷而清澈的水色。
萦回:曲折回环。

鉴赏

这段诗文是南宋学者朱熹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描绘和赞美。首句“擘开苍峡吼奔雷”,形象地描述了一幅壮观的山川景象,其中“擘开”表达了力度极强的动作,“苍峡”指的是深邃幽静的山谷,而“吼奔雷”则是雷声如同猛兽般从山谷中冲撞而出,展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

紧接着的“万斛飞泉涌出来”,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这里的“万斛”形容水量之多,如同无尽的财富从山中奔腾而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三句“断梗枯槎无泊处”,则转换了画面,从动态到静态,从宏大到细微。诗人描写了一种自然景物的孤独与坚韧,“断梗”指的是树枝被折断,“枯槎”则是干枯的树根,这些自然残留物已经没有了生机,但却在山间找到它们存在的位置。

最后一句“一川寒碧自萦回”,又回到了动态的描绘,画面再次变得流动起来。“一川”指的是长河,“寒碧”形容水色清冷而深远,而“自萦回”则是水流曲折蜿蜒,宛如自然界中的一幅生动画卷。

整体上,这段诗通过对山峡、雷声、飞泉以及枯木与河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偶题三首(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偶题三首(其三)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烂柯山

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

空教采樵客,柯烂不知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