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相国沂公建设学官实宠兹土近闻生徒寖盛姑复慰怀因成拙诗一章奉呈州学官因以勉导来者

旧学开宏构,斯文耸奥区。

由来汉丞相,善教鲁诸儒。

自昔升堂训,于今避席趋。

照函经满帙,绘壁礼成图。

集讲占庭鳣,怀贤咏谷驹。

道存终拾芥,声滥或逃竽。

一篑宜无止,连城莫自沽。

育材真孟乐,希圣乃颜徒。

寸晷堪轻璧,繁英慎夺朱。

雾蒸还作市,风至即名雩。

晓圃林如泮,春郊水是洙。

从兹弦诵地,不复叹榛芜。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古老的学问开创新篇章,深奥的知识领域被提升。
自古以来丞相的典范,善于教导鲁国的学者们。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如今学生们恭敬听讲。
满屋的经典书籍,墙上挂满了礼仪的图画。
汇集讲解,如同鳣鱼群集,怀念贤才如谷驹。
真理存在,即使微小也能拾起,但滥竽充数者需警惕。
积累不应有止境,切勿自我炫耀。
培育人才是真正的快乐,追求圣人之道是颜回般的弟子。
时间宝贵,应视如明珠,丰富的知识不可夺取他人功劳。
雾气蒸腾处如同市场,风吹过的地方就是祈雨之地。
清晨的园林如学府,春天的郊野如洙水清澈。
从此地成为弦歌诵读之地,不再感叹荒芜。

注释

宏构:宏大构想。
斯文:指学问、文化。
汉丞相:古代中国的丞相。
鲁诸儒:鲁国的儒家学者。
避席趋:学生离开座位表示尊敬。
集讲:聚集讲解。
谷驹:比喻贤才。
拾芥:比喻容易得到。
一篑:一小筐土,比喻积累。
希圣:向往圣人之道。
寸晷:极短的时间,比喻珍贵光阴。
繁英:众多的花朵,比喻丰富的知识。
雾蒸:雾气蒸腾。
风至:风吹来。
晓圃:清晨的园子。
榛芜:形容杂乱无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崇尚古典教育、尊重知识和贤能的氛围。开篇“旧学开宏构,斯文耸奥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深邃境界的追求。汉丞相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丞相,如萧何、曹参等,他们以善于教化鲁国诸儒而著称。

“自昔升堂训,于今避席趋”显示了对古代圣贤教育场景的向往和尊重。升堂即上学堂受教,避席趋则是学生见师前必须避席以示敬意的传统礼节。

“照函经满帙,绘壁礼成图”形象地描绘了学习场所的景象,函经指的是装在匣中的经典书籍,而绘壁则是墙上绘制的礼仪图画,以此教育后世。

“集讲占庭鳣,怀贤咏谷驹”表达了对古代贤士聚集讲学、交流思想的情景,以及对他们的怀念和赞美。鳣即鱼鳞,形容人数众多;谷驹则是古代贤者隐居之地。

“道存终拾芥,声滥或逃竽”可能暗指诗人对于当时学术界的某种批评,认为真正的道统和学问被忽视,而浮夸不实的声音却充斥耳目。拾芥即拾取小草,比喻精微之学;声滥或逃竽则形容虚假之声。

“一篑宜无止,连城莫自沽”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以及不应有止境。篑即土堆,引申为积累知识;连城则比喻广博的学问,不应自满。

“育材真孟乐,希圣乃颜徒”显示了诗人对于培养人才、追求圣贤之道的期望和努力。孟子是孔子的重要传承者,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寸晷堪轻璧,繁英慎夺朱”可能在讨论学问的深浅和对待知识的态度。寸晷指时间短暂;堪轻璧则比喻学问需精进;繁英慎夺朱形容对学术的严肃选择。

“雾蒸还作市,风至即名雩”可能是在描述某种自然现象或比喻。雾蒸指雾气升腾,风至则是风来时的声音,雩是古代称呼春天的风。

“晓圃林如泮,春郊水是洙”描绘了一个清晨田园的美好景象。晓圃即早上的菜园;林如泮形容树木成荫;春郊则指春天的郊野;水是洙比喻水流清澈。

“从兹弦诵地,不复叹榛芜”表达了诗人希望从此学习古代圣贤之道,不再感慨于世事的纷扰。兹即此,从此指从现在开始;弦诵地则是指学习古籍中的道理;不复叹榛芜形容不再为世间的繁杂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贤能以及崇尚古典之风的推崇。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夕闻雁

春夕坐神皋,天长北雁号。

来思系书足,去羡顺风毛。

瑞鹄天渊暖,啼乌禁树高。

夫君自江海,避弋莫为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秋日小雨后作

晚陌收残雨,高轩冒夕霏。

风乾移旧响,月破隐空围。

败叶相将舞,寒云不肯飞。

兴无潘掾笔,何术写心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秋夜禁直闻雨

徼道千庐地,宵霖八月天。

床栖吴簟竹,窗湿汉宫钱。

幕影翻层浪,檐声响细泉。

空阶何所得,并是废愁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晚禁庐独坐

霜日薄西牖,境寂趣自閒。

风篁宿天籁,海碧沈云山。

宫树未全落,栖乌相与还。

心疑蹈虚宇,迹乃尘清班。

自顾丘壑志,何施轩冕颜。

终当谢绯服,戢翼榆枋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