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洞天昼永,正中和时候,凉飙初起。

羽扇纶巾,云流处,水绕山重云委。

好雨新晴,绮霞明丽,全是丹青戏。

豪攘横卷,楚天应解深秘。留滞。

字学书林,折腰缘为米,无机涉世。

投组归来欣自肆,目仰云霄醒醉。

论少卑之,家声接武,月旦评吾子。

凭高临望,桂轮徒共千里。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白天漫长,正值阴阳调和之际,微凉的风刚刚吹起。
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行走在云雾缭绕之间,山水重重,云雾堆积。
雨后初晴,美丽的彩霞照亮天空,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
豪迈地展开画卷,楚天似乎能理解这深藏的情感。
沉浸于书法世界,屈身只为生活所需,世间纷扰不沾染。
归乡后,我欣喜自由,仰望天空,清醒或醉酒。
评价你,虽然年纪尚轻,家族声誉延续不断,公正评判你的才华。
登高远望,尽管月光千里,只能与桂花同在。

注释

昼永:白天漫长。
中和时候:阴阳调和的时刻。
凉飙:微凉的风。
羽扇纶巾:古代文人常用的装饰。
云流处:云雾缭绕的地方。
水绕山重:山水相依,景色优美。
丹青戏:如画般的美景。
豪攘:豪放地展开。
楚天:南方的天空。
字学书林:书法的世界。
折腰:屈身,比喻为生活所迫。
月旦评:公正评价。
桂轮:月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洞天昼永,正中和时候,凉飙初起。”开篇三句,便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氛围。诗人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的时刻,享受着微风带来的凉意,这种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和平的氛围。

“羽扇纶巾,云流处,水绕山重云委。”诗人手持羽扇或纶巾,以之作为观赏自然景色的道具。云在天空中自由流动,而山谷间的水则环绕着山峦,云雾缭绕,这些都是诗人眼中的美好景象。

“好雨新晴,绮霞明丽,全是丹青戏。”这里的“好雨”指的是滋润万物而又不至于淫滥的细雨,“新晴”则是雨后初见天日之美好的时刻。诗人用“绮霞”形容天空中的五彩斑斓,而将这些自然景色比喻为画家丹青所作,显然是对自然之美的极高评价。

“豪攘横卷,楚天应解深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豪放而又不失雅致的文笔,如同对待一幅横卷,可以任意翻阅,每每领略其中深奥。

“留滞。字学书林,折腰缘为米,无机涉世。”诗人在山水之间徜徉,不愿轻易离去。他们沉浸于书林之中,对待文字如同对待山水一样,享受着其中的美好。即使是日常琐事,如织布(折腰)和种植(缘为米),也都变得超脱尘世,没有了功利的打算。

“投组归来欣自肆,目仰云霄醒醉。”诗人在山水间徜徉后,归来时心情愉悦,无拘无束。他们抬头仰望云天,那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仿佛从醉中清醒过来。

“论少卑之,家声接武,月旦评吾子。”这几句则转向了对诗人家族和个人才学的自信。在这个家族里,文风相承,每到月初便有人评点自己的作品,这种自信与传统的继承,是诗人的骄傲。

“凭高临望,桂轮徒共千里。”结尾两句,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那些桂花飘香的车轮似乎只能同行千里,而不能真正涉及诗人内心的那片汪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超脱尘世、保持个性与传统继承的一种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1)

米友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名寅哥、鳌儿。其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

  • 字:元晖
  • 籍贯:不肯与闲
  • 生卒年:1074-1153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

小舟载酒向平湖。新凉生晓初。乱山烟外有还无。

王维真画图。风遽起,动襟裾。雨来荷溅珠。

一尊相对喜君俱。醉归红袖扶。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阮郎归

碧溪风动满文漪。雨馀山更奇。淡烟横处柳行低。

鸳鸯来去飞。人似玉,醉如泥。一枝随鬓攲。

夷犹双桨月平西。幽寻归路迷。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诉衷情令.渊明诗

结庐人境羡陶潜。车马不来喧。

胜处自多真趣,飞鸟日相还。心既远,地仍偏。

见南山。手持菊颖,山气常佳,欲辨忘言。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念奴娇.裁成渊明归去来辞

阑干倚处。戏裁成、彭泽当年奇语。

三径荒凉怀旧里,我欲扁舟归去。

鸟倦知还,寓形宇内,今已年如许。

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

郭外粗有西畴,故园松菊,日涉方成趣。

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

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

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