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碧溪风动满文漪。雨馀山更奇。淡烟横处柳行低。

鸳鸯来去飞。人似玉,醉如泥。一枝随鬓攲。

夷犹双桨月平西。幽寻归路迷。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风光与人事交织的画面,诗人运用鲜明生动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碧溪风动满文漪"中,“碧溪”指的是清澈的溪流,而“文漪”则是水面上的波纹,这两词交织在一起,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流动,还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雨馀山更奇"一句,通过对雨后的山景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独享天然之美的意境。“雨馀”二字,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山更奇”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赞赏。

"淡烟横处柳行低"这句中,“淡烟”和“柳行低”共同营造了一种柔和、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淡烟”可能指的是远山或是薄雾,而“柳行低”则描绘了柳树随风轻柔摇曳的姿态。

"鸳鸯来去飞"一句,以动态的画面捕捉到了水鸟的生动瞬间,传递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怀。

"人似玉,醉如泥"这两句,则是对诗中人物状态的描绘。“人似玉”形容其美好而坚定,“醉如泥”则表现出一种醉酒后的放松与自我遗忘,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与超脱。

"一枝随鬓攲"中,“一枝”可能指的是花枝或是酒杯,而“随鬓攲”则形容其随意摆放,显得自然而不做作,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追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夷犹双桨月平西"一句,以水上划桨的情景,描绘了夜晚泛舟于静谧湖面上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夷犹”形容声音的柔和,“双桨”则突出了独自或是与知己同行的意境,而“月平西”则是时间的指示,夜色已深。

"幽寻归路迷"这句,则表达了诗人在美好自然景致中流连忘返,最终不得不面对归途的无奈与迷茫之感。这里的“幽寻”形容寻找道路的隐秘与曲折,而“归路迷”则反映出内心对于归属的渴望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我超越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然处之、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1)

米友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名寅哥、鳌儿。其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

  • 字:元晖
  • 籍贯:不肯与闲
  • 生卒年:1074-1153

相关古诗词

诉衷情令.渊明诗

结庐人境羡陶潜。车马不来喧。

胜处自多真趣,飞鸟日相还。心既远,地仍偏。

见南山。手持菊颖,山气常佳,欲辨忘言。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念奴娇.裁成渊明归去来辞

阑干倚处。戏裁成、彭泽当年奇语。

三径荒凉怀旧里,我欲扁舟归去。

鸟倦知还,寓形宇内,今已年如许。

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

郭外粗有西畴,故园松菊,日涉方成趣。

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

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

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村居九日

九秋气爽,正溪山雨过,茅檐清暇。

篱菊妍英,知是为,佳节重阳开也。

色妙香殊,匀浮瓯面,俗状卑金斝。

歌狂饮俊,满簪还更盈把。

村外草草杯盘,边尘不动,欲买应无价。

端使晴霄风露冷,云卷烟收平野。

向晚婵娟,半轮斜照,想见成清夜。

玉山颓处,要看攲帽如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临江仙

野外不堪无胜侣,笑谈安得君同。

四时景物一壶中。醉馀临望处,远岫数重重。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晓风萧爽韵疏松。娟娟明月上,人在广寒宫。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