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武丘寺六韵

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

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

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沈。

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

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

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远远望去,佛寺并不遥远,只有步入其中才感到它的深远。
松树盘曲如龙,姿态矫健,竹子挺立如玉,林木茂密。
千僧坐过的奇石引人遐想,灵池中仿佛有一柄剑沉睡在水底。
海景成为亭子的背景,环绕两面,山峦则位于寺庙的中心。
酒香醇厚,花儿似乎在劝人畅饮,诗作完成,仿佛有鸟儿代为吟唱。
对身居高位的人说句话,这个地方适宜辞官归隐,享受宁静生活。

注释

香刹:指香气缭绕的佛寺。
祇园:佛教圣地,也指寺庙。
龙蟠:形容树木盘曲如龙形。
矫矫:形容姿态强壮、矫健。
森森:形容树木繁多、茂密。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灵池:具有灵气的池塘。
一剑沈:一柄剑沉在水中,可能象征某种故事或寓意。
海当亭两面:海景成为亭子两侧的景色。
轩冕客:指身居高位、有官职的人。
抽簪:古代官员解下头上的簪子,象征辞官退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寺庙风景画。开篇"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写出了接近寺院的香气和逐渐深入的庭院,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之感。接着"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中的"龙蟠松"形容了盘曲而立的松树,而"玉立竹森森"则描绘出竹林如玉一般清澈和茂密,这些都是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意象,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

诗中的"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沈"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怪石"可能是指寺院中那些形状奇特的岩石,而"千僧坐"则象征着这里曾经或现在聚集了众多修行者,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灵池一剑沈"则可能暗示着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或是对寺院中某处水域和藏匿其中的宝剑的一种隐喻。

接下来的"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表达了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宛如被大海环抱,被山峦保护,显得格外安全与宁静。紧接着的是"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这里的"酒熟"可能是指寺院中某种节日或庆典,而"凭花劝"则是在用美丽的花卉来比喻邀请或劝酒;"诗成倩鸟吟"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创作完毕,借由鸟鸣来衬托诗歌的完成。

最后一句"寄言轩冕客, 此地好抽簪"是对远方游子的劝告或留言,提醒他们这个地方适合停留和休息。在这里,"轩冕客"指的是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而"此地好抽簪"则意味着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即使是身份尊贵之人,也不妨放慢脚步,抽出时间来细细品味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寺院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充满文学韵味的世界,是一篇颇具意境和画面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湘竹初封植,卢生此考槃。

久持霜节苦,新托露根难。

等度须当砌,疏稠要满阑。

买怜分薄俸,栽称作闲官。

叶剪蓝罗碎,茎抽玉琯端。

几声清淅沥,一簇绿檀栾。

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

拂肩摇翡翠,熨手弄琅玕。

韵透窗风起,阴铺砌月残。

炎天闻觉冷,窄地见疑宽。

梢动胜摇扇,枝低好挂冠。

碧笼烟羃羃,珠洒雨珊珊。

晚箨晴云展,阴芽蛰虺蟠。

爱从抽马策,惜未截鱼竿。

松韵徒烦听,桃夭不足观。

梁惭当家杏,台陋本司兰。

撑拨诗人兴,勾牵酒客欢。

静连芦簟滑,凉拂葛衣单。

岂止消时暑,应能保岁寒。

莫同凡草木,一种夏中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题故曹王宅

甲第何年置,朱门此地开。

山当宾阁出,溪绕妓堂回。

覆井桐新长,阴窗竹旧栽。

池荒红菡萏,砌老绿莓苔。

捐馆梁王去,思人楚客来。

西园飞盖处,依旧月裴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题洛中第宅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

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

春榭笼烟煖,秋庭锁月寒。

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

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

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