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探梅西山简元量

寻梅试欲向江津,冷蕊商量效小颦。

洗雨梳风无那瘦,巡檐索笑为谁春。

西湖苦忆微吟老,庾岭偏愁折寄人。

知有清诗似何逊,可能嚼蜡对横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梅花的深情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流露。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营造出一种既亲切又超脱的艺术氛围。

首句“寻梅试欲向江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渴望和探求之心。这里的“江津”可能指的是一处江边的特定地点,或是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暗示着词人在寻找梅花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欣赏,更有深层次的精神寄托。

接着,“冷蕊商量效小颦”,则描绘了梅花的孤傲与冷艳,以及词人对其形态的细腻观察。“冷蕊”指的是梅花的花蕊,给人以清冷之感;“商量”则显示出词人的细心审视,而“效小颦”则是对梅花表情的拟人化描写,彰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情感投射。

第三句“洗雨梳风无那瘦”,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风雨中仍能保持其独立和坚韧不拔的品格。“洗雨”、“梳风”都是形容词语,生动地刻画出梅花经历过风霜后的倔强姿态;“无那瘦”则是对这种美景的感慨,表明诗人对梅花坚韧生命力的赞赏。

第四句“巡檐索笑为谁春”,则转向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巡檐”可能是指在屋檐下徘徊,“索笑”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苦恼,而“为谁春”则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一种独白,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个人情感无法寄托的无奈。

接下来,“西湖苦忆微吟老”,则将视角转向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词人的个体记忆。“苦忆”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微吟”则表现出诗人在回忆中细声低吟,抒发着对过往美好的追思。

第六句“庾岭偏愁折寄人”,通过“庾岭”这一特定的地名,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偏愁”则是词人的独特情感体验,而“折寄人”则是一种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诗歌形式传递给他人的行为。

最后两句,“知有清诗似何逊,可能嚼蜡对横陈”,则是在讨论诗歌艺术的层面上。这里提及了“清诗”和“何逊”,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诗风或诗人;而“嚼蜡”、“横陈”等词语,则可能在比喻着诗歌创作过程中的辛勤与努力,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其二)

忆昨王师北渡江,山东豪杰已争降。

衔枚夜雪俄平蔡,斫树明书果死庞。

志士裹尸须马革,旧官祭灶熟羊腔。

老奸牖下终何幸,远愧睢阳庙食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其五)

多病新年白发生,愧无筹策赞亲征。

弯弧空作饿鸱叫,逐兔休嗟走狗烹。

凤阁鸾台少知己,天台雁荡恣经行。

可怜未遂求田计,空负江湖浪漫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其四)

残臈仓皇间道奔,相逢悲喜语还吞。

巡檐惨淡梅花月,寿酒淋漓柏叶樽。

禦敌孤城存即墨,还家聚首似羌村。

见几在莒思深戒,只恐黄金注自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其三)

两淮黔首苦飘零,庙算成功再底宁。

头斫新都摅宿愤,脐燃郿坞赫王灵。

羌人半已投戈拜,父老从观扶杖听。

欲勒燕然继隆碣,大书谁纪史编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