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
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
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
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
诗中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首句“延陵衰草遍”即设定了一个秋意浓重、物是人非的氛围,“衰草”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预示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第二句“有路问茅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自然的向往之情。茅山,作为道家著名的修炼之地,在这里象征着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理想。
第三句“鸡犬驱将去”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景,鸡犬相随,宛如伴侣,诗人似已远离世俗的纷扰,而“烟霞拟不还”则表明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坚定选择和满足感。
第四句“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通过对比新旧两个地方,表现出诗人对于新生活的期待与对旧日的留恋。彭泽县作为新的居所,充满了未知与希望;而穆陵关,则是过去记忆的象征。
最后两句“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则揭示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然态度。他不仅逃避着世俗对个人的称谓和束缚,甚至连无名的状态也视为一种清净自在的人生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
日下凤翔双阙迥,雪中人去二陵稀。
舟从故里难移棹,家住寒塘独掩扉。
临水自伤流落久,赠君空有泪沾衣。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岁岁逢离别,蹉跎江海滨。
宦游成楚老,乡思逐秦人。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
因君报情旧,闲慢欲垂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