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省直

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

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

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

蟋蜶鸣重阶,繁声一何悲。

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

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

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

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

此意良未申,空令达士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秋夜省直》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秋夜在官署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描绘了诗人独自驾车来到官署,手持蜡烛照亮清幽池塘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两句,诗人看到池塘中的荷花在白露的滋润下更加鲜艳,这一景象既美丽又略带凄凉,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描绘了诗人抬头望向天空,明月与闪烁的星星映入眼帘,这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却无法抚平诗人心中的忧愁。“蟋蟀鸣重阶,繁声一何悲”则通过蟋蟀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哀伤,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孤独与悲哀。

“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哀叹。“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思念自由生活的鹿与鸟,表达了对自由与故乡的深深怀念。

最后,“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道出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即使身处羁绊之中,也应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表明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由、寻找心灵慰藉的决心。“此意良未申,空令达士嗤”则流露出诗人对未能完全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外界对其追求自由的不理解或嘲笑。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宗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首(其一)

结发事明主,忠义谅独持。

出门远眺望,荆棘生路岐。

路岐阻且深,惆怅何所之。

中心既不回,艰危何足辞。

不暇恤其躬,安能顾所私。

譬彼东流川,九折常如兹。

昔为志士模,今为壮士规。

寸心明白日,比德千园葵。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诗二首(其二)

灼灼园中葵,结根高树林。

绿叶甤紫芬,芳华人所钦。

白日岂不照,高林蔽其阴。

中怀抱赤素,谁为见予心。

予心何足惜,惜此日西颓。

白日如可待,高林有时摧。

形式: 古风

拟古二首(其一)

冉冉江上兰,灿灿江中芷。

我友远行投,驾言遆江汜。

江汜波浪深,叹息从中起。

昔别眷卉敷,今思暮飙紫。

游子不旋归,浮云日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古二首(其二)

驱车事行游,岩畔见芳草。

芳草绿以萋,采之遗所好。

徘徊岁云晏,悠然伤我抱。

不畏芳草歇,畏此关山道。

关山阻且长,客子行将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