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化历昭唐典,承天顺夏正。
百灵警朝禁,三辰扬旆旌。
充庭富礼乐,高宴齿簪缨。
献寿符万岁,移风韵九成。
这首诗是隋末唐初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礼仪和崇高主题。诗人通过精心挑选的字眼和对仗,展现了朝廷的繁华与权威,以及对皇帝寿辰的祝福。
"化历昭唐典,承天顺夏正",首句即展现了诗人的宏大构想,其中“化历”指的是历史的变迁,“昭唐典”则是指代代相传的典章制度,“承天顺夏正”则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与朝廷法度的尊崇。
"百灵警朝禁,三辰扬旆旌",此句描绘了朝廷中严肃而神圣的气氛。"百灵"指的是各种灵异之物或精神象征,“警朝禁”则强调了朝廷规矩的森严,而“三辰”通常指日月星,"扬旆旌"则形容着朝廷中飘扬的旗帜和荣耀。
"充庭富礼乐,高宴齿簪缨",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宫廷内外的盛况。"充庭"意味着宫殿内外充满了欢乐与繁华,而"富礼乐"则强调了朝廷中的丰富和礼仪之美;"高宴"指的是举行在高台上的宴会,"齿簪缨"则是对宫女装饰的细致描写。
最后两句“献寿符万岁,移风韵九成”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寿辰的祝福。"献寿符"是指向皇帝献上的长寿之物或象征,而"万岁"则是对皇帝无限寿命的愿望;"移风韵九成"则意味着通过这场庆典,传播美好的文化和艺术,达到完美无瑕的地步。
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词汇和意象,营造出一种庄重、崇高而又充满祝福的氛围,是一篇颂扬朝廷礼仪和皇权的作品。
不详
唐朝史学家、诗人。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另外,据《安平县志》载: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
鸣笳出望苑,飞盖下芝田。
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轻烟。
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
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
晚来风景丽,晴初物色华。
薄云向空尽,轻虹逐望斜。
后窗临岸竹,前阶枕浦沙。
寂寥无与晤,尊酒论风花。
眷言一杯酒,悽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公子盛西京,光华早著名。
分庭接游士,虚馆待时英。
高阁浮香出,长廊宝钏鸣。
面花无隔笑,歌扇不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