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天从

文字于吾身,有如病枝指。

晚思逃天刑,日自参佛髓。

近虽迫老病,颇已了生死。

吾犹说故吾,我已觉今是。

卿云从天来,五色光透纸。

斯文亦厌老,此事尽逊子。

好秋行当中,明月照白水。

谁能访穷山,诗酒相料理。

惟当吟君诗,永夜对明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文字在我身上,如同病态的树枝指向。
夜晚思考逃离天罚,每日自我参悟佛理。
虽然临近老病,对生死已有深刻理解。
我还在述说过去的我,如今已觉察到真实。
你的言辞如天边云彩,五色光芒穿透纸张。
文学也厌恶衰老,此事你远胜于我。
美好的秋天正当其时,明亮月光照亮清澈水面。
谁能探访那遥远的深山,唯有诗酒相伴共度。
只愿在吟诵你的诗篇时,长夜与明亮的视线相对。

注释

病枝:比喻衰弱或病态的状态。
天刑:比喻上天的惩罚或命运的苛责。
佛髓:佛教中的智慧精髓,比喻高深的佛法。
了生死:看透生死,超脱生死观念。
卿云:古代对对方的尊称,犹如现代的‘您’。
逊:不及,逊色。
好秋:美好的秋季。
料理:安排,处理。
永夜:漫漫长夜。
明视:明亮的视线,也可理解为清醒的洞察力。

鉴赏

这首诗以个人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字和思想的理解,将文字比喻为病枝上的指引,暗示其在晚年时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索。他提到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已经看淡生死,对自己的身份和认知有了清晰的认识。诗人赞赏张天从的才情,认为他的文字如同五色卿云,照亮了纸面,显示出超越老去的活力。

诗中还流露出一种隐逸之情,诗人期待在美好的秋季,与朋友共赏明月,畅饮诗酒,一同探讨深山中的学问。最后,诗人表示唯有阅读张天从的诗作,才能在漫长的夜晚中找到光明,体现了对友情和文学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宋末元初诗人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四)

世变如江河,不知何时止。

芸芸生其间,有如赴海水。

乾坤一大瓮,岁月等流矢。

公言信可感,流辈乃尔耳。

古来文章家,传者十数子。

磨灭十八九,谁复知姓氏。

要为不朽计,圣贤事在己。

勖哉立其心,食鱼何必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三)

新诗日以多,古意日以往。

我欲求玄珠,未易觅象罔。

中道良独难,执玉迷俯仰。

索居无谁语,掩卷起遐想。

当求古人知,何用世俗赏。

意到亦偶然,深刻戒斯鞅。

惟堪自娱戏,非欲互标榜。

唐公谬见推,薛侯讵宜长。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二)

我携二三子,行此白玉湾。

案头左章集,古语留人间。

我昔识此士,风雨满空山。

忧愁送日月,不复记容颜。

自从一别来,乃此再见悭。

为客使同邑,造物何其儇。

岂无城府意,乘马忽复班。

还能顾寂寞,山路披荒菅。

形式: 古风

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一)

少年场屋心,富贵轻秋毫。

如何此偪仄,晚作空山逃。

世方驰逐好,我独儒书豪。

宁甘往教远,不肯十上劳。

尚持鹍鸡弦,自爱凤尾槽。

纷然凉州曲,谁赏郁轮袍。

取之众弃中,君眼亦已高。

惜哉君更穷,相看两萧骚。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