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其二)

凉云归去。再约著,晚来西楼风雨。

水静帘阴,鸥闲菰影,秋到露汀烟浦。

试省唤回幽恨,尽是愁边新句。

倦登眺,动悲凉还在,残蝉吟处。凄楚。

空见说,香锁雾扃,心似秋莲苦。

宝瑟弹冰,玉台窥月,浅澹可怜偷聚。

几时翠沟题叶,无复绣帘吹絮。

鬓华晚,念庾郎情在,风流谁与。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凉云散去,我们再次约定傍晚时分,在西楼共赏风雨。
水面平静,帘影摇曳,鸥鸟悠闲,菰草倒映,秋天已至,露水满汀,烟雾弥漫的水边。
试着回想那些唤起幽深哀愁的往事,它们都是新添的忧伤诗篇。
疲倦于远望,悲伤的情绪挥之不去,只听见残蝉的哀鸣,倍感凄凉。
听说那香气四溢的地方,门窗紧闭,心如秋莲般苦涩。
弹奏着珍贵的瑟乐,凝视着明月,淡淡的相聚时光多么可怜。
何时能再在翠绿的沟渠旁题写落叶,绣帘前再无飘絮的浪漫。
随着岁月流逝,想起庾郎般的深情仍在,但风流韵事又有谁能共享?

注释

凉云:清凉的云彩。
晚来:傍晚时分。
西楼:西边的楼阁。
鸥闲:鸥鸟悠闲自在。
翠沟:青翠的沟渠。
绣帘:绣花的帘子。
鬓华:鬓发斑白。
庾郎:指庾信,有才情的文人。

鉴赏

这首宋词《喜迁莺·其二》是高观国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色,以及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凉云归去",暗示天色渐暗,云彩散去,为晚来的风雨埋下伏笔。"水静帘阴,鸥闲菰影",通过宁静的水面、垂帘的阴影和悠闲的鸥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秋到露汀烟浦"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景象,露水润湿的汀洲和烟雾弥漫的水边,增添了凄清之感。词人感叹"试省唤回幽恨,尽是愁边新句",表达了内心的愁绪化为了新的诗句,反映出他的敏感心灵和创作才华。

"倦登眺,动悲凉还在,残蝉吟处",词人因疲倦于眺望而感到悲凉,连蝉鸣都似乎带着哀伤。接下来,他描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如"香锁雾扃,心似秋莲苦",比喻心如秋莲般苦涩,暗示了情感的困扰。

"宝瑟弹冰,玉台窥月",借乐器和月光表达孤独与清冷,"浅澹可怜偷聚"则描绘了词人与美好事物短暂相聚的无奈。"翠沟题叶"和"绣帘吹絮"都是对过去的回忆,如今已不再有。最后,词人感慨"鬓华晚,念庾郎情在,风流谁与",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知音难觅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变迁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08)

高观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 字:宾王
  • 号:竹屋
  • 籍贯:山阴(今浙江绍兴)

相关古诗词

喜迁莺(其一)代人吊西湖歌者

歌音凄怨。是几度诉春,春都不管。

感绿惊红,颦烟啼月,长是为春消黯。

玉骨瘦无一把,粉泪愁多千点。

可怜损,任尘侵粉蠹,舞裙歌扇。转盼。尘梦断。

峡里云归,空想春风面。

燕子楼空,玉台妆冷,湖外翠峰眉浅。

绮陌断魂名在,宝箧返魂香远。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御街行(其二)赋轿

藤筠巧织花纹细。称稳步、如流水。

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

红红白白簇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御街行(其一)赋帘

香波半窣深深院。正日上、花阴浅。

青丝不动玉钩闲,看翠额、轻笼葱茜。

莺声似隔,篆醒微度,爱横影、参差满。

那回低挂朱阑畔。念闲损、无人卷。

窥春偷倚不胜情,彷佛见、如花娇面。

纤柔缓揭,瞥然飞去,不似春风燕。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七夕

银湾初霁暮雨。鹊赴秋期去。

浅月窥清夜,凉生一天风露。纤巧云暗度。河桥路。

缥缈乘鸾女。正容与。西厢旧约,玉娇谁见私语。

柔情不尽,好似冰绡云缕。回首天涯又怨阻。无语。

西风魂断机杼。

形式: 词牌: 隔浦莲近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