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弟(其一)

雏雁毛羽成,各各南北飞。

与君为兄弟,义兼友与师。

师严或伤和,肝鬲君所知。

阶前百尺桐,浓绿侵须眉。

树根两坐石,一平一嵚崎。

我坐拾落叶,君立攀高枝。

此读彼吟哦,形影常相随。

有时隔屋语,亦复穴壁窥。

当时忘此乐,亦已乐不疲。

人生欢聚时,何知苦别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篇以“雏雁”喻兄弟初成长,各自展翅高飞,象征着兄弟虽分离,但心系彼此。接着,诗人通过“师严”之喻,表达了兄弟间既像师徒般严格要求,又不失亲密和谐的关系。诗中提到的“阶前百尺桐”、“浓绿侵须眉”等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也暗含了兄弟间情感的深沉与细腻。

“树根两坐石,一平一嵚崎”,形象地描绘了兄弟俩在自然中的互动,一个稳如泰山,一个则显得独特不凡,象征着兄弟性格的不同,但彼此相依相随。通过“我坐拾落叶,君立攀高枝”的描述,展现了兄弟间的默契与互补,无论是共同拾起落叶的温馨,还是各自攀登高枝的独立,都体现了他们之间既亲密又独立的关系。

“此读彼吟哦,形影常相随”,进一步强调了兄弟间的相互陪伴与心灵相通。即使偶尔隔着屋檐交谈,或是偷偷窥视对方的生活,这份默契与亲密无间的情感,使得他们即便身处不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与温暖。

最后,“当时忘此乐,亦已乐不疲”表达了对当下快乐时光的珍惜与满足,而“人生欢聚时,何知苦别离”则预示了未来可能的分别,流露出对相聚时光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生活点滴的感悟与珍惜。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寄四弟(其二)

匏瓜系不食,壮夫是所羞。

出门望长安,远在天尽头。

贡士亲署名,行作万里游。

念此当乘离,恩情日绸缪。

今年槐花黄,挂帆来广州。

亦谓此恨浅,待我过深秋。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悠悠。

欲归不得归,飘蓬迹沈浮。

登高插茱萸,重阳风飕飕。

以汝异乡思,知我游子忧。

千里远相隔,已恨归滞留。

何况万里别,益以十年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人境庐杂诗(其一)

春风吹庭树,树树若为秋。

忽作通宵雨,来登近水楼。

湿云攒岫出,叠浪拍天流。

不识新波长,沙边有睡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人境庐杂诗(其二)

门前几株树,树外一亭茅。

唼絮鱼行水,衔雏鸟恋巢。

月随瓜架漏,花入药栏交。

难怪陶徵士,移居乐近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人境庐杂诗(其三)

亦有终焉志,其如绿鬓何!

云闲犹作雨,水止亦生波。

春暖先鸦起,湖宽让鲫多。

门前亲种柳,生意未婆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