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书生事军旅,奉檄楚江游。
人度危滩月,猿啼独夜舟。
遥闻刁斗静,犹喜甲兵收。
不作从征咏,登楼客已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投身军旅,执行任务至楚江的情景。首句“书生事军旅,奉檄楚江游”点明了人物身份与行动目的,书生原本是文墨之士,却因军令而踏上征途,前往楚江。次句“人度危滩月,猿啼独夜舟”则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月光下的人影在险滩上缓缓前行,猿猴的哀鸣在寂静的夜晚回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壮阔的氛围。
接着,“遥闻刁斗静,犹喜甲兵收”两句,转而表达对战争平息的喜悦与期盼。远处传来的是士兵休息时的刁斗声,这在战乱中显得格外宁静,诗人内心感到欣慰,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带来和平。最后,“不作从征咏,登楼客已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即使不在前线吟唱征战的诗歌,但作为旅居之人,心中依然充满了忧愁与感慨,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溢于言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生从文到武的角色转变,以及在军旅生涯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期待,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家国的深情。
不详
闻鸡莫叹客途穷,拂曙星河倚剑雄。
马上续完乡国梦,笛中吹起戍楼风。
云开泰岱天门白,人渡津关海日红。
湛露未晞秋信到,芦烟深处数声鸿。
逆流好用船头力,下水偏将船尾行。
一叶不妨危地过,此心平处水皆平。
战垒千秋沙草平,更无残戟碍春耕。
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
辕驹苦局促,寒猬多羞缩。
市儿眼如豆,群疑偏满腹。
欲吐还复茹,嗫嚅私相属。
多君挺英姿,天马脱羁束。
雄辩惊四筵,高谈折五鹿。
闻者舌尽挢,言出人人服。
岂惟言服人,石画如刳竹。
一官聊摄间,舌敝颖亦秃。
愿垂竹帛名,志不在食肉。
会当携巨觞,对君洗尘俗。
同登光岳楼,齐鲁归洞嘱。
岱峰云荡胸,东海日初浴。
俯仰天地观,好纵千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