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

江郡当秋景,期将道者同。

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

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

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

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江边城郡正值秋日美景,期望能与修道之友同行。
崇尚高洁造访竹林寺院,夜晚宁静时分欣赏莲花佛寺。
古钟声在清冷霜下降响,寒山映照着拂晓的月光。
诗意随着景致而生发,佛法真谛寓于简朴表达之中。
推崇南方诗风的原本,谁人能够继续谢灵运的风范。

注释

江郡:江边的城郡。
秋景:秋天的景色。
期将:期望能够。
道者:修道之人,这里指有修行或文人雅士。
迹高:行为高洁,追求高尚。
怜:喜爱,此处有探访之意。
竹寺:以竹子建造的寺庙,象征清高。
莲宫:种有莲花的佛寺,比喻清净之地。
古磬:古老的铜制打击乐器,常用于寺院。
清霜:清冷的霜降时节。
寒山:泛指清冷的山,也可特指地名。
晓月:拂晓时的月亮。
诗情:作诗的情感。
缘境发:随着所处环境而激发。
法性:佛法的本质、真理。
筌空:借指佛法道理通过简朴形式传达,筌为捕鱼工具,空指不执着于形式。
翻译推南本:推崇南方风格的诗文原著。
何人:谁。
继谢公:继承谢灵运的文风和成就,谢公指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自然景象和禅意氛围。"江郡当秋景,期将道者同"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美好景色中,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约定共游。"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则展现了诗人对高处竹林环绕的寺庙和清静夜晚莲花盛开的宫殿的赞美与欣赏。

"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中的“古磬”指的是古老的石磬,而这里则用以形容秋天清晨的霜气。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所处景象相融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佛法真理的追求和寄托。

最后两句"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中“南本”可能指的是某种经典或文献,而“谢公”则是对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谢灵运的尊称。诗人在这里提到自己的作品或翻译活动,以及对于能够继承谢公遗风的人才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自然美感和禅意体验,也反映出其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与期待。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送柳淡扶侍赴洪州

中林许师友,忽阻夙心期。

自顾青緺好,来将黄鹤辞。

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

烟雨孤舟上,晨昏千里时。

离魂渺天末,相望在江湄。

无限江南柳,春风卷乱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

凌晨拥弊裘,径上古原头。

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

曜彩含朝日,摇光夺寸眸。

寒空标瑞色,爽气袭皇州。

清眺何人得,终当独再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

方知正始作,丽掩碧云诗。

文彩盈怀袖,风规发咏思。

遗弓逢大敌,摩垒怯偏师。

频有移书让,多惭系组迟。

浅才迂且拙,虚誉喜还疑。

犹倚披沙鉴,长歌向子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霁景满水国,我公望江城。

碧山与黄花,烂熳多秋情。

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

欢娱在鸿都,是日思朝英。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