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十二时歌(其三)》由唐代僧人从谂所作,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种种苦恼与矛盾。
“日出卯,清净却翻为烦恼。”开篇即点明了生活的常态,早晨的清新与宁静往往在不经意间被世俗的纷扰所打破,引出下文对人生苦痛的探讨。
“有为功德被尘谩,无限田地未曾扫。”这两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净化,如同在无尽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忽视了心灵的清洁与滋养。
“攒眉多,称心少,叵耐东村黑黄老。”这几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普遍状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眉头紧锁,而真正感到满足和快乐的时候却少之又少。同时,诗人也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老者,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某些观念和行为的不满。
“供利不曾将得来,放驴吃我堂前草。”最后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最简单、最真实的需求。就像供养的财富并未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让放养的牲畜随意践踏了自己门前的草地,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诸多矛盾与困境,以及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精神的富足。从谂大师通过这首诗,向世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