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孤舟摇曳,欣喜东风吹散了雨,秋天的景色仿佛刚洗过。
长江连绵,无尽的青色延伸到天边,远处的山峰像密集的簇拥着。
浮玉山空旷,梧桐树下无人,月光冷冷地照在仙人的屋宇。
停下船只为凭吊古迹,对着寒泉献上三次酒,祭奠那秋菊。
还记得在驿站楼中,与桓郎偶然相遇,夕阳下倚栏吹奏竹笛。
南来北往的人各自称呼,老树上的柳丝依旧翠绿。
疲倦的旅人还能吟唱,随着歌声应和,醉意中写下沧浪曲。
今夜何处栖息?我将在钓鱼台下寻找住处。

注释

片帆:孤舟。
摇曳:摇晃。
东风:春风。
吹雨:吹散雨。
秋容:秋天的景色。
新沐:刚洗净。
一带:连绵。
长江:长江。
簇:密集。
浮玉山:山名。
空:空旷。
梧桐:梧桐树。
神仙屋:仙人的居所。
吊古:凭吊古迹。
寒菊:秋菊。
邂逅:偶然相遇。
桓郎:古人名。
倚阑:倚靠栏杆。
吹竹:吹奏竹笛。
南去北来:南来北往。
柳丝长绿:柳丝翠绿。
倦客:疲倦的旅人。
沧浪曲:古曲名。
钓鱼台:历史遗迹名。
寻宿:寻找住宿。

鉴赏

这首元代张可久的《百字令》描绘了一幅江上秋景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流转。开篇“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形象地刻画出船只在微风细雨中轻盈摇动,秋日景色清新如洗。接着,“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描绘出长江壮丽的景色,远处峰峦叠嶂,宛如簇拥。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暗示着往昔的繁华已逝,只有冷月照在空置的仙人居所,引人怀旧。“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诗人停下船只为凭吊古人,对着清泉献上菊花酒,表达对历史的敬意与哀思。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回忆起与某位故人的相遇,他们在夕阳下的驿站,倚栏吹奏竹笛,画面温馨而感伤。“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时光流转,人事如梦,老树依旧,柳丝飘逸,寓示着岁月的无情。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表达了诗人作为倦游之人的感慨,借歌抒怀,醉中写下沧浪之歌,流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自我安慰。“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最后以疑问收束,诗人不知今夜将宿于何处,只愿在钓鱼台下觅得片刻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怀旧之情,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闲适与落寞心境。

收录诗词(100)

张可久(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字:可久
  • 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肖像(林晋生作)可久
  • 籍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
  • 生卒年:约1270~1348以后

相关古诗词

百字令

六桥如画,看地雄两浙,人骄三楚。

谁隔荷花,听水调、兰棹采莲船去。

鹤舞盘云,虹消歇雨,一缕南山雾。

冷香凝绿,嫩凉生满庭宇。

犹记醉客吹箫,自苏郎去后,别情无数。

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

玉解连环,书裁折叠,没放相思处。

裴公亭上,诗来还是怀古。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春日湖上

扣舷惊笑,想当年行乐,绿朝红暮。

曲院题诗,人去远、别换一番歌舞。

鸥占凉波,莺巢小树,船阁鸳鸯浦。

画桥疏柳,风流不似张绪。

闲问苏小楼前,夕阳花外,归燕曾来否。

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许。

醉眼观天,狂歌喝月,夜唤西林渡。

穿云笛响,背人老鹤飞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惠山酌泉

舣舟一笑,正三吴好处,天将僧占。

百斛冰泉,醒醉眼、庭下寒光潋滟。

云湿阑干,树香楼阁,莺语青山崦。

倚花索句,终日登临无厌。

小瓶声卷松涛,俗尘不到,休把柴门掩。

瓯面碧圆珠蓓蕾,强似花浓酒酽。

清入心脾,名高秘水,细把茶经点。

留题石上,风流何处鸿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赠弹一弦子张文秀

一行秋思,记孙登当日,山中琴趣。

谁识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

筒截孤篁,丝抽独茧,替尽琵琶谱。

轻拢慢捻,西湖何限怀古。

堪笑锦瑟无端,繁弦五十,撩乱春云缕。

得似嘈嘈么凤语,只手换宫移羽。

绝艺无双,法门不二,喜遇知音侣。

灯窗对影,为君挑尽寒雨。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