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春三首(其一)

杨公三不惑,我惑两般全。

逢酒判身病,拈花尽意怜。

水生低岸没,梅蹙小珠连。

千万红颜辈,须惊又一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杨公从不为三件事所迷惑,而我却两者俱全深受困扰。
遇到美酒就忘了身体的病痛,赏玩花朵时则全心怜爱。
水涨时低矮的河岸被淹没,梅花紧簇仿佛串串小珍珠。
众多红颜美女们,面对时光流转又将惊叹新的一年到来。

注释

杨公:指某个不为世俗所惑的人物。
三不惑:指不受三种常见诱惑所影响。
我惑两般全:我却对两种诱惑都难以抵挡。
逢酒:遇到喝酒的机会。
判身病:不顾身体疾病。
拈花:赏玩花朵,比喻享受美好事物。
尽意怜:全心全意地怜爱、欣赏。
水生:水位上升。
低岸没:低矮的河岸被水淹没。
梅蹙:梅花紧密聚集的样子。
小珠连:像一串串小珍珠相连。
千万红颜辈:形容众多美丽的女子。
须惊:必定会感到惊讶。
又一年: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引申为年华老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遣春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和无奈。

"杨公三不惑,我惑两般全。"

这里的“杨公”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杨绛,据说他有“三不惑”之说,即不为名利所惑,不为酒色所惑,不为权势所惑。而诗人自己却对春天的美好感到迷惑,对于花开花落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逢酒判身病,拈花尽意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美酒和鲜花时的心情。逢酒而饮以至身体不适,可以看出诗人的豪放;而拈花(指触摸或玩弄花朵)则充满了对春天的怜悯之情,表现出了对春光易逝的不舍。

"水生低岸没,梅蹙小珠连。"

水边的花木因春水而变得更加繁茂,但“低岸”一词也隐含着春天即将过去的意境。而“梅蹙小珠连”则形容了梅花在春雨中更显珍贵,每一朵花都像串联的小珍珠,美丽动人。

"千万红颜辈,须惊又一年。"

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言。无数的红颜(指春天中的鲜花)层出不穷,但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感到惊讶和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比杨公的“三不惑”与自己的迷惑,以及对美酒、鲜花和春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离去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遣春三首(其二)

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

风光好时少,杯酒病中难。

学问慵都废,声名老更判。

唯馀看花伴,未免忆长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遣春三首(其三)

失却游花伴,因风浪引将。

柳堤遥认马,梅径误寻香。

晚景行看谢,春心渐欲狂。

园林都不到,何处枉风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