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申宫三首(其二)

中峰嘉树绿阴阴,洞里灵踪已遍寻。

欲下山门又回首,数声清磬白云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图景。首句“中峰嘉树绿阴阴”,以“中峰”点明地点,暗示了所在之地的高峻与幽静;“嘉树绿阴阴”则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树木茂盛、绿意盎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清幽的氛围。

接着,“洞里灵踪已遍寻”,将视线引向山中的洞穴,暗示了诗人对神秘自然之美的探索与追寻。这里的“灵踪”不仅指自然界的痕迹,也暗含着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欲下山门又回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在即将离开之际,他回望山门,这一动作既是对所见美景的留恋,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共鸣的回顾。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最后一句“数声清磬白云深”,以“清磬”之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听觉元素,更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超脱。随着这悠扬的钟声,云雾缭绕的山间仿佛更加深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整个诗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艺术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在自然面前的人类渺小与谦卑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收录诗词(3)

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天申宫三首(其三)

云岚满袖倚嵓扉,龙窟寒生夜睡迟。

一曲朱弦谁与听,月斜风撼碧桃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古镜歌三首(其一)

尽道古镜不曾见,借你时人看一遍。

目前不睹一纤豪,湛湛冷光凝一片。

凝一片,无背面,嫫母临妆不称情,潘生回首频嘉叹。

何欣欣,何戚戚,好丑由来那个是?

只遮是,转沈醉,演若晨窥怖走时,子细思量还有以。

我问颠狂不暂回,泪流向予声哀哀。

哽咽未能申吐得,你头与影悠悠哉!

悠悠哉,尔许多时那里来?

迷云开,行行携手上高台。

形式: 古风

古镜歌三首(其二)

谁云古镜无样度,古人出入何门户?

门户君看不见时,即此为君全显露。

全显露,与汝一生终保护。

若遇知音请益来,逢人不得轻分付。

但任作见面,不须生怕怖。

看取当时演若多,直至如今成错误。

如今不省影分明,还是当时同一顾。

同一顾,苦苦苦!

形式: 古风

古镜歌三首(其三)

古镜精明皎皎,皎皎遍照河沙。

到处安名题字,除侬更有谁家?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镜上纤瑕。

纤瑕垢尽无物,此真火里莲华。

莲花千朵万朵,朵朵端然释迦。谁云俱尸入灭?

谁云穿膝芦牙?不信镜中看取,羊车鹿车牛车。

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来清净。

祇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

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豪俱病。

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

亦见杜口毗耶,亦知圆通少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