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华玉所藏兰亭图

衡茅负晴旭,有客至我门。

共披会稽图,山水盛缤纷。

众贤坐水次,飞觞汎沄沄。

夷旷各有趣,高閒知右军。

幽情付后览,陈迹感前欣。

悠悠千载来,不异更旦昏。

探穴问神禹,望海悲秦君。

逝者皆如斯,死生固奚云。

所以鼓瑟人,思从童冠群。

春服沂新浴,归欤聊永言。

抚卷不知老,遐思在兹文。

东南极积水,日暮多浮云。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名为《题汪华玉所藏兰亭图》。虞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文人雅集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

首句“衡茅负晴旭,有客至我门”,描绘了清晨阳光洒在简陋的茅屋上,一位客人来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接着,“共披会稽图,山水盛缤纷”一句,引出了文人们共同欣赏地图,探讨山水之美的情境,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随后,“众贤坐水次,飞觞汎沄沄”描绘了文人们围绕水边畅饮的场景,通过“飞觞”这一动作,展现了他们的豪放与热情。接下来,“夷旷各有趣,高閒知右军”一句,借用了王羲之(右军)的故事,表达了文人们各自独特的兴趣爱好,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幽情付后览,陈迹感前欣”则表达了文人们将此刻的美好情感寄托于未来回忆之中,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接下来,“悠悠千载来,不异更旦昏”一句,感叹时间的流逝,但这种美好的记忆却如同晨昏交替般永恒不变。

“探穴问神禹,望海悲秦君”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神禹与秦始皇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文人们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

“逝者皆如斯,死生固奚云”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死亡不可避免的深刻理解。最后,“所以鼓瑟人,思从童冠群。春服沂新浴,归欤聊永言”描绘了文人们聚在一起弹琴、沐浴春光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友情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以及他们对自然、历史、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玉隆留题

仙真治兹山,重阜隐延广。

冲奥元气会,运至法灵响。

与世作司命,神宇廓弘敞。

及门春雨来,玄感副夙仰。

摩挲晋时树,托身何萧爽。

千载抱微息,日月共来往。

欲为黄发期,日待紫芝长。

上天垂光彩,月出江海上。

故人不可待,惆怅理归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记梦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形式: 古风

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一)

解舄还上方,归山据枯槁。

禁足结僧夏,陈编谢探讨。

隐几或过昼,凝尘遂忘扫。

行庭不见人,谁或践生草。

实由筋力衰,无复驰走好。

前年当此时,严召出城早。

追度龙门水,赐见沙领道。

鼎湖忽踰年,始克罢趋造。

感君素履咏,幽贞可长保。

番番茹芝人,长歌岂知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二)

六月乃屡雨,良田不忧槁。

独念桂林戍,触热赴南讨。

道路备攘掠,所过净于扫。

缚人夜送军,吏卒何草草。

蛮獠亦人类,义利启戎好。

寻原可制乱,机要贵及早。

夜来送者还,颇言暍横道。

诸军四面集,同月约皆造。

谁为饥渴谋,性命安可保。

藜藿虽满盘,对之令人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