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易吟四十首(其十一)

讼吉观西伯,师中验太公。

得人师不战,反己讼无终。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诉讼观察像周文王,如同老师验证姜太公的智慧。
得到人才无需战斗,自我反省的诉讼不会有尽头。

注释

讼:诉讼,比喻通过争辩或法律手段解决。
吉:吉祥,好的预兆。
观:观察,审视。
西伯:周文王,姓姬名昌,因其封地在岐山之西,故称西伯。
师:老师,引申为智者或榜样。
中:当中,此处指验证。
验:检验,验证。
太公:姜子牙,又称姜尚,周朝开国功臣。
得人:得到人才。
师不战:不用战争就能解决问题。
反己:反省自己。
讼无终:诉讼不会无休止。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的作品《大衍易吟四十首》中的第十一首。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圣贤之道的崇敬和理解。

"讼吉观西伯,师中验太公"一句,提及的是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西周初期的西伯(即后来的文王姬昌)与东周初期的太公望(姜尚)。西伯以德治国,以不争之德服人;太公则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这里强调的是他们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和智慧来达到理想的统治状态。

"得人师不战,反己讼无终"一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和平与智慧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不仅是外在的征服,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心性修为。"得人"指得到贤能之士辅佐;"师不战"意味着通过德行而非武力来解决问题;"反己讼无终"则表达了对自我修养和内省的重视,认为只有不断地反观自我,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平衡。

这两句诗不仅是对古代圣贤的一种颂扬,更是对后世治国安邦之道的一种启示。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大衍易吟四十首(其十)

德盛时逢险,乾刚坎在前。

谚云姑少待,乐饮岂徒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大衍易吟四十首(其九)

屯初康险难,蒙上觉昏童。

开辟乾坤后,君师大有功。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大衍易吟四十首(其八)

十年女乃字,守节以胜情。

凡诸卦用六,观兹利永贞。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大衍易吟四十首(其七)

用九不为首,阳画位屯初。

百八十五变,刚爻可舍诸。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