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其二十五)

巨侵层峦本自平,只缘人世强分明。

五侯门外悲观意,长乐坡头去住情。

学道不如忘有念,修身争是了无生。

三祗功业犹难及,谁信尘劳直下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巨大的山川原本平等无奇,只是因为人间世事总要分出高低。
在五侯门之外,人们满含忧虑与哀伤,长乐坡头,人们徘徊于去留之间。
追求学问不如忘却一切杂念,修身养性怎比得上超脱生死。
修行三生的努力尚且难以达到,又有谁能相信世俗劳苦能瞬间通明。

注释

巨侵:巨大。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本自平:原本平等。
只缘:只因。
人世:人间。
强分明:过分区分。
五侯门外:权贵豪门之外。
悲观意:忧虑的情绪。
长乐坡头:长乐宫的山坡。
去住情:去留的思绪。
学道:追求学问。
忘有念:忘却一切杂念。
修身:修身养性。
了无生:超脱生死。
三祗功业:修行三生的功绩。
犹难及:仍然难以达到。
尘劳:世俗劳苦。
直下明:瞬间通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山居诗(其二十五)》,作者为宋代僧人释延寿。诗中以山的自然状态起笔,暗示世间纷扰使得原本平和的山峦也显得不平静。"五侯门外悲观意"描绘了权贵门外的世俗忧虑,与山居的清静形成对比;"长乐坡头去住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修行理念,认为追求道义不应执着于有无之念,修身养性并非为了追求生命的终结,而是为了超越生死。"三祗功业犹难及"表达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即使是修行多年,也难以达到彻底解脱的境地。最后,诗人以"谁信尘劳直下明"质疑世人是否真的能看透世俗的困扰,理解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修行哲理的交融,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禅意,以及对人生无常和修行道路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5)

释延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诗(其四十九)

高怀怡淡景相和,才到尘途事便多。

碧嶂好期长定计,朱门唯见暂时过。

雄雄负气争权路,岌岌新坟占野坡。

成败分明刚不悟,未知凡俗意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山居诗(其六十一)

散诞疏狂得自然,免教拘迫事相牵。

潜龙不离滔滔水,孤鹤唯宜远远天。

透室寒光松槛月,逼人凉气石渠泉。

非吾独了西来意,竹祖桐孙尽入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居诗(其六十九)

三度曾经游此地,从缘权顺世閒情。

登山虽有谢安志,遁迹惭无慧远名。

翠叠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径竹新成。

莫言去住关怀抱,云本无心水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居诗(其二十)

自甘疏拙懒经营,大道从来戒满盈。

但起贪心迷有限,谁能触目悟无生。

云融远景危峰小,风戛寒溪野艇横。

禅后不妨敷六义,祇图歌出野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