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

淮南膺建隼,渭北暂分符。

坐叹烟波隔,行嗟物候殊。

何年升美课,回首北城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朝廷派遣有才德的官员去边疆,这位贤者遵从皇帝的旨意前往。
他被委以重任镇守淮南,暂时与渭北的同僚分别。
我坐在这里感叹被烟波阻隔的遥远,出行后又感慨各地气候各异。
何时他能因政绩优异而升迁,那时我将回望我们分别的北城角落。

注释

外牧:边疆地区的高级地方官。
资贤守:指有才德的官员被派出任地方官。
斯人:这个人,指贤者。
帝俞:皇帝的命令或同意。
淮南:地理区域名,这里指代被任命的地方。
膺建隼:接受重要的任命,‘隼’比喻勇猛的官员。
渭北:地名,渭河以北,常用来代指长安附近地区。
分符:古代官员出仕或调任时的一种仪式,象征权力的分享或转移。
坐叹:坐着叹息,表达无奈或思念。
烟波隔:形容两地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行嗟:出行中感叹,表示旅途中的感受。
物候殊:各地气候、季节变化不同。
何年:哪一年,不确定的时间,表期待。
升美课:因政绩优秀而得到晋升。
北城隅:北城墙的角落,代指分别的地点,也可能寓意京城。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出行和离别之情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可解为诗人在离开前向贤能的牧民学习管理之道,同时也有对君主的忠诚和期望。

其次,“淮南膺建隼,渭北暂分符”则是在形容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能是指出发前在淮南一带停留,准备行装,而“渭北”则是即将到达的目的地,表明了空间上的转移。

中间两句,“坐叹烟波隔,行嗟物候殊”,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坐在那里时,看到水面上的烟波,不禁叹息;走在路上时,又发现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象,这些都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

最后,“何年升美课,回首北城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眷恋。诗人询问何时能够完成自己美好的任务,同时也在回头看那些已经离开的地方,有着不舍之情。

整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地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出行前的复杂心境。

收录诗词(12)

马怀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幼时家境贫寒,苦读经史。擢进士第,累迁御使。开元初,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兼昭文馆学士,四迁左台监察御史。有诗作《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 字:惟白
  • 籍贯: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
  • 生卒年:659―718

相关古诗词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睿赏叶通三,宸游契重九。

兰将叶布席,菊用香浮酒。

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

幸齐东户庆,希荐南山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

颍川开郡邑,角宿分躔野。

君非仲举才,谁是题舆者。

悯悯琴上鹤,萧萧路傍马。

严程若可留,别袂希再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凌朝浮江旅思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

形式: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