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从来潭上别,先赛故山祠。
却入舟中饮,无令盏尽迟。
须拚一日醉,便作数年期。
落日马嘶急,岸傍人散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昭亭潭上别弟》。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弟弟在潭边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从来潭上别”,点明了地点和事件,即在潭边的告别;“先赛故山祠”则暗示了对故乡神灵的敬意,可能寓意着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祈愿。
接下来,“却入舟中饮”描述了兄弟二人进入舟中继续饮酒,试图借酒消愁,但又担心时间过得太快,不愿盏中酒尽。“须拚一日醉,便作数年期”表达了诗人希望借此短暂的相聚,仿佛延长为数年的愿望,体现出深厚的兄弟情谊。
最后两句“落日马嘶急,岸傍人散时”以景结情,夕阳西下,马儿的嘶鸣声显得格外急促,岸边的人群也渐渐散去,画面凄凉,寓言了离别时刻的不舍和孤独。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与弟弟离别的哀愁与对重逢的期盼。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
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
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
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
尝闻晋高士,时偃北窗风。
及尔寂无虑,始知机尽空。
便便嘲已解,栩栩梦何穷。
一寤复一寐,百年消此中。
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东路归梁懒,黄流下汴深。
眼穿南去翼,耳冷北来音。
风雨昏斜日,乾坤入醉吟。
不忧贫且老,自有伯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