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仙谣

龙堂夜转回天扉,风巢声隐丽簌低。

锦轮日唱洞庭湿,虬幡虎节灵符飞。

列钱绛滴艾蓉冠,桂殿黄支井壁尾。

银河北道开层城,紫梢龙广州细小。

海风下辨樱桃红,神魄未归仙雾濛。

鲸鱼光颜吹不起,晓行万里陵阳宫。

雷輧无数骜熳语,邪麟斗乘裂波去。

一夜娇狞佩珠白,帐中烟浪更无迹。

形式: 古风

翻译

龙堂夜晚旋转回天门,风巢声音悄然低沉。
华丽的车轮在湿润的洞庭湖边歌唱,灵符如龙旗虎节般飞翔。
排列的钱币如同红色的滴落,艾蓉冠饰点缀着桂殿,井壁尾部金黄。
银河之道开启层层城楼,紫色的龙在广州显得微小。
海风吹过,樱桃般的红光若隐若现,神仙的魂魄仍未归返,仙雾弥漫。
巨大的鲸鱼光芒无法吹散,拂晓时分,行走在万里陵阳宫。
无数雷车发出傲慢的轰鸣,邪兽争斗,破浪而去。
一夜之间,娇媚的佩珠洁白如雪,帐中的烟雾消散无痕。

注释

龙堂:宫殿。
夜转:旋转。
天扉:天门。
风巢:风的居所。
声隐:声音消失。
丽簌:美丽的声音。
锦轮:华丽的车轮。
洞庭湿:洞庭湖边湿润。
虬幡:龙旗。
虎节:虎形装饰。
灵符:神秘的符咒。
列钱:排列的钱币。
绛滴:红色的滴落。
艾蓉冠:艾蓉装饰的冠。
桂殿:桂木建造的宫殿。
黄支:金色的装饰。
井壁尾:井壁末端。
银河北道:银河之路。
层城:多层的城楼。
紫梢龙:紫色小龙。
樱桃红:樱桃般的红色。
仙雾:仙气。
陵阳宫:宫殿名。
雷輧:雷车。
骜熳语:傲慢的轰鸣。
邪麟:邪恶的麒麟。
裂波:破浪。
佩珠白:洁白的佩珠。
帐中烟浪:帐内烟雾。
无迹:消失无踪。

鉴赏

这首诗名为《晓仙谣》,出自清代诗人柳是之手。全诗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精美,想象丰富,描绘了一场梦幻般的仙境景象。

“龙堂夜转回天扉”一句,以龙堂为背景,设定了一个神秘而又高远的空间,"夜转回天扉"则是说在夜晚,天门缓缓地开启,预示着即将发生的超自然事件。

“风巢声隐丽簌低”中,“风巢”形象化了风声,仿佛有某种生物在空中飞翔,而“丽簌低”则表现出一种轻柔而又神秘的声音,给人以仙界之音的感觉。

“锦轮日唱洞庭湿”和“虬幡虎节灵符飞”两句,分别描绘了太阳(锦轮)在洞庭湖上发出的光芒,以及一种神奇的旗帜(虬幡)随风飘扬,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

“列钱绛滴艾蓉冠”和“桂殿黄支井壁尾”两句,通过对服饰和建筑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仙界的奢华与独特。

“银河北道开层城”则是说仙境中有一座由银河构成的城堡,而“紫梢龙广州细小”中,紫梢龙可能是一种神兽,它在广州上空飞翔,给人以宏大与自由的感觉。

“海风下辨樱桃红”一句,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仙界中的春意盎然,而“神魄未归仙雾濛”则表现出诗人对于那未知世界的向往与迷惘。

“鲸鱼光颜吹不起”和“晓行万里陵阳宫”两句,通过对海中生物(鲸鱼)的描述,以及对仙界早晨游历的情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无限的向往。

“雷輧无数骜熳语”一句,以雷声比喻神秘而强烈的声音,而“邪麟斗乘裂波去”则是说一种奇异的生物(邪麟)在波涛中飞驰,给人以动感与力量的感觉。

最后,“一夜娇狞佩珠白”和“帐中烟浪更无迹”两句,则描绘了仙界中的一个温馨而又神秘的夜晚场景,诗人似乎经历了一段奇遇,而这一切都化作了缥缈的烟雾,不留痕迹。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自然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28)

柳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龙潭精舍登楼作时大风和韵

琢情青阁影迷空,画舫珠帘半避风。

缥缈香消动鱼钥,玲珑枝短结甃红。

同时蝶梦银河里,并浦鸾潮玉镜中。

历乱愁思天外去,可怜容易等春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白燕庵作

茅堂虚动可容微,林景幽生知远翳。

不似澄岩多种秫,空留五亩列庭葵。

词人已著河栖室,此地常馀墓草悲。

总是震家高卧处,山阳何必更题诗。

形式: 七言律诗

西洲曲

清潮下西洲,粲云去江北。

金井鸦雏啼,薇帐莺儿色。

夜半刻花水,遥见黄梅渡。

渡时暗莫春,春梦播芳树。

树下樱桃花,红玉氍毹遮。

花发郎不至,妾向阿甄家。

甄家近河阳,金缕芙蓉裳。

芙蓉死芳色,叶老黄蜂碧。

蜂飞紫荚残,琥珀沉娇烟。

忆郎郎不至,烂熳思愁弦。

一弦复一愁,望郎上层楼。

楼高人断绝,却怨双鸾钩。

鸾钩白如水,叠柳相参差。

相思千万里,撩乱鬣松枝。

鬣松共梧楸,历幕仍轻秋。

秋风须缥缈,吹妾上西洲。

形式: 古风

伤歌

翔禽首飘翳,白云寄贞私。

岁月荡繁圃,风物遑弃时。

揽衣薛高翮,义大难为持。

沙棠亦已实,乌椑亦已侈。

渌水在盛霄,碧月问晴思。

厉飙忽若截,洞志讵有私。

人居天地间,失虑在娥眉。

得之讵有几,木叶还辞枝。

诚恐不悟此,一日沦无期。

俦匹不可任,良晤常游移。

我行非不远,我念非不宜。

忧来或不及,沾裳不能止。

春风易成偶,春雨积成丝。

谁能见幽隐,之子来何迟。

一言违至道,谅为达士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