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

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最近朝。

事过自馀安水石,客忙何至走渔樵。

价高少室仍休问,径捷终南更易招。

岭上有云如可寄,肯将台鼎换箪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伯鸾的翠绿建筑俯瞰着市场,靖节的幽静居所靠近朝廷。
经历过世事变迁后,我只安心于山水之间,客人忙碌又怎能打扰到渔夫樵夫的生活。
即使豪宅的价值高昂,我也无意询问,通往终南山的小路快捷,反而更容易吸引我。
山岭上的云雾若能寄托情感,我宁愿舍弃权位富贵,换取简陋的饮食和生活。

注释

伯鸾:指东汉隐士梁鸿,字伯鸾。
翠构:青翠的建筑。
元临:俯瞰。
市:市场。
靖节:陶渊明的别号。
幽居:隐居之处。
近朝:靠近朝廷。
事过:经历世事。
自馀:剩下自己。
安水石:安心于山水。
客忙:客人忙碌。
走渔樵:打扰渔夫樵夫。
价高:价值昂贵。
少室:指华美的住宅。
仍休问:不再询问。
径捷:快捷的小路。
终南:终南山,象征隐逸之地。
岭上:山岭之上。
云如可寄:云彩仿佛可以寄托情感。
肯:愿意。
台鼎:古代的高位,比喻权位。
箪瓢:竹篮和瓢,代指简朴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对物价和旅行的冷淡态度。"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最近朝"一句,设定了一种仙境般的环境,其中“伯鸾”指的是仙鹤,“翠构”形容宫殿的绿色瓦顶,而“元临市”则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靖节幽居最近朝"表达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与世俗朝廷相近而又相隔。

接着,"事过自馀安水石,客忙何至走渔樵"两句,则展示了诗人面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这里,“事过”意味着一切世事都已过去,而“自馀”则是形容心境的平和与淡定。“安水石”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客忙”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指的是外界喧嚣而紧张的生活状态。"何至走渔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不屑一顾。

第三句“价高少室仍休问,径捷终南更易招”表明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漠视。他不关心物价的高低,也不急于寻找安身之所。"径捷终南"指的是通往终南山(即今陕西秦岭)的道路,"更易招"则暗示着自然环境对诗人的吸引力。

最后,“岭上有云如可寄,肯将台鼎换箪瓢”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他愿意放弃世俗的荣华,以简朴的生活为乐。"岭上有云如可寄"形容自然景象的美好,而“肯将台鼎换箪瓢”则用对比的手法,强调诗人宁愿选择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而不羡慕那些华丽但空虚的物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孙伯远王周彦远访

晚闻佳客过烟城,抛檄归来扫榻尘。

连骑莫忧原叔病,食鲑谁谓庾郎贫。

定因残雪寻穿履,聊觅江梅遗故人。

重与论文在何日,自应乘兴一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普通院

而今漫叟正聱牙,无复新诗赖碧纱。

行驭乘风方少快,归期破镜尽从差。

月头渐黑山云?,雨脚更斜江路叉。

寒士规模新宰相,这回行处亦堤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云门山寺

宰官得度却无能,直断曹溪一点灯。

脱体化为牛马走,只身归是水云僧。

晚烟破灶迷村落,桴鼓哗空走稻塍。

弄水看山元未足,半规初月上觚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游化城寺

山色从来不世情,水光分与万家清。

连云种竹官租薄,入谷收茶野屩轻。

小雨结缘留俗客,好风吹梦过江城。

这回劝饮休辞醉,后日西山第几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