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寂寞》,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寂寞”为主题,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寂寞过青岁,悲凉为暴秦。”开篇即点明了主题,“青岁”象征着青春年华,而“寂寞”和“悲凉”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这里的“暴秦”暗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公,暗示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不满与批判。
颔联“筑中新有物,镜里久无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似乎在说,新事物在不断涌现,但自己却如同镜中人一般,长久以来无人关注。这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寂寞,也隐含了对社会进步与个体价值之间关系的反思。
颈联“日出犹长夜,花开已暮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日出之后仍有长夜,花开之后便是暮春,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时代变迁的深沉思考。
尾联“皇天方降乱,一剑且逡巡。”点明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手持一剑,犹豫不决,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行动的不确定。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又流露出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诗中的“寂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生命状态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